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城市化进程,向来不都是想象中的温情脉脉。

城市的快速发展,让每一处有限的土地不断的提高利用率。城市建筑也被迫从扁平式发展,转向了无尽的高空。

尤其是那些寸土寸金的核心商业区,无论是规划者还是土地使用权拥有者,都以最大限度发掘土地商业利用价值为目标,而忽略了其作为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对城市中人的感受的影响。

于是,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狭缝地”——两栋商业办公楼之间的广场沦为停车场,建筑间为人们专门设置的休闲场地也变得无人问津。

当然,也正因这些狭缝地的存在,让每一个接手的建筑师,都可以淋漓尽致的将自己所有想法都输入到这个建筑内。

这些狭缝地,也成为了建筑师展现自己的倔强。

我和我最后的倔强,握紧双手绝对不放

下一站是不是天堂,就算失望不能绝望

银座租户大楼のテナントビル

SO&CO设计事务所

或许“狭长的建筑”在国内并不常见,但如果说是在日本,却见怪不怪。尤其是在拥挤的市区,更是随处可见这些狭长又挑高的建筑设计。

这是一座由建筑事务所SO&CO设计的狭长建筑。位于日本东京的两座建筑物之间的一条窄巷中。

该建筑是一座微型办公楼,坐落在该市主要购物区之一的奇怪的L形狭窄地块上。

正因如此,该片土地早已空置多年,被埋葬在银座市内,无人问津。

在SO&CO设计事务所接手后,为了更好的招商,事务所设计出了个性鲜明的混凝土外表面。

“在银座的主要街道上,有无数相似的小巷。高楼林立,却丝毫没有吸引力。” 创始人So Teruuchi解释道。

为了在场地的狭窄限制内最大化空间,SO&CO透过公共通道,将建筑物分为两个相邻的空间,面向街道的最小体积只有2.7米宽。

在这里,入口的标志是狭窄的人行道,刺穿立面。

每当老街坊站在门外,总会情不自禁地想着入内看看那个已被替换的小巷。

不可否认,随着世界上城市越来越密集,建筑师不得不设计越来越小,甚至缩小到最窄缝隙的建筑物。

当然,这既是建筑师的无奈,也是体现建筑师价值的最后一丝倔强。

Galmuri Publisher

ThEPluS Architects

既然提起来日本,就必然少不了与之相邻的韩国。作为发达国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面积狭小。

这座被命名为“Galmuri publisher office”的独立建筑是设计事务所ThEPluS Architects所设计。位于首尔市麻浦区的狭窄街道上,建筑成型以前就已被建成建筑所包围着。

改造前

起初,Galmuri出版社主人因为遭遇房东转卖后租金翻涨的问题,他们不得不舍弃使用了多年的旧居,最终选择在这个占地仅仅60平方米,筑宽仅6公尺,深度仅10公尺建筑里另辟天地。

ThEPluS Architects需要在这个“夹缝”中创造一个可供业主工作、生活、培训会议、藏书展示、学习、停车的场域,相信对任何建筑师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此外,建筑师希望新建筑的置入让人们的视觉也能跟着转一个小弯,留着一段让过客及使用者都感到舒适的距离。

并利用建筑巧妙营造出周遭环境的宽阔感,简单的外观不需要装饰,仅从不同角度观望就有了不同的性格。

“我希望这座建筑体现出角落从土地上萌芽的感觉。”建筑师如是说。

在整个建筑中,我们可以看见许多角落的开窗,这些建筑的开窗不仅影响整体室内大小、空气流动以及室外景致的带入。

最重要的是让整个较为封闭的室内,多了更多自然光的进入,不管是视觉、甚至是心境上都增加了些许舒适。

当然,这样的设计也几乎成为了ThEPluS Architects建筑所“死磕空间”的独有标志。在他另一个作品中,也可见许多相同影子。

Crevice House

ThEPluS Architects

几乎出于相同的原因,该建筑的业主由于工作与小孩,无法离开密集的首尔(韩国首都),所以他们在近郊区,找到了这一片狭缝地。

很多人希望自家窗外是一片开阔的风景和向远处无限延伸的地平线。但现实依然有无数人被面积比狭小的紧凑型公寓所吸引。

纵使他们有一百个可以离开的理由,但也因一个理由而留在。

或许狭缝建筑既是建筑师的倔强,也是一个个家庭的倔强。

超薄缝宅

Jakub Szczesny

当然,如果硬要讨论,究竟哪个甲方、哪个建筑师最倔,恐怕就不得不提位于波兰的这座超薄建筑。

这栋当地最狭窄的房屋位于波兰华沙,两座建筑之间的狭缝中。房屋内部最宽的地方仅为122cm,最窄的地方只有72cm。

这个看上去不可能的“狭缝宅”概念源于2009年,或许是出于当地建筑师的倔强——“没有不可能”,打动了由波兰现代艺术基金会,历经千辛万苦,说服了周围的邻居,管理委员会,赞助商和制造商,终于成功的建设完毕。

作为一个位于华沙建筑物间的14平方米艺术品。

而房屋之所以最终被称为是一个艺术装置而不是建筑,也因为其狭窄的程度不被批准。

在建筑内,人们通过楼梯,到达楼层地板的活板门到达客厅区域。

客厅对面是用餐空间,厨房还有卫生间,在通过梯子到达上方的平台—有一个办公桌的睡眠区。

为了避免这里狭窄和小引起幽闭恐惧症和抑郁,所采用的结构和材料都做成白色,屋顶还引入了间接采光。

几乎每一座狭缝建筑,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十分丰富的情感。它即来源于建筑师,也来源于业主。

但毫无疑问,这些建筑都建立在建筑师的基础之上。

或许,某一天,我们的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出现一系列这样的建筑。

而这时,如何让人们可以放下倔强,放心选择这样建筑,就靠未来的建筑师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