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一個奇怪現象就是日軍這些中將的權利差距極大,從指揮人數上就能看出,有的甚至相差幾十倍。像曾擔任過華北方面軍司令官的多田駿,他在職期間軍銜雖然是中將,但是卻可以指揮5個師團、8個旅團以及8個警備隊,總人數約33萬,要知道這相當於大將可以指揮的人數了,甚至超過了一些大將。

二戰時期日軍的軍銜制度主要分爲將官、校官、尉官這三級,而將官作爲部隊的最高領導也是整隻部隊的靈魂和基石。但是日軍在將官的人數分配上差距很大,頂層將領像大將非常少,大多數都是中將,據統計日軍史上有記錄的中將曾多達1200名,而大將只有134名。

日軍中將曾多達1200名,權力差距極大指揮人數可相差幾十萬

大將雖然人數不多,但各個權利很大而且均勻,一般都可以和樞密院院長平起平坐,並且幾乎都是手握重兵。而中將想要晉升到大將也是非常難的,一般要在中將幹個五年,纔有申請資格,然後再根據戰功進行評定。

日軍中將曾多達1200名,權力差距極大指揮人數可相差幾十萬

有一個奇怪現象就是日軍這些中將的權利差距極大,從指揮人數上就能看出,有的甚至相差幾十倍。像曾擔任過華北方面軍司令官的多田駿,他在職期間軍銜雖然是中將,但是卻可以指揮5個師團、8個旅團以及8個警備隊,總人數約33萬,要知道這相當於大將可以指揮的人數了,甚至超過了一些大將。

日軍中將曾多達1200名,權力差距極大指揮人數可相差幾十萬

而像第五師團的師團長山田清一,同樣是中將,但是其能夠指揮的兵力只有2.5萬,不能不說連33萬的零頭都不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