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百年的歷史變遷中,荔灣區形成了極具鮮明地域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三雕一彩一繡”,(牙雕、玉雕、木雕、廣彩、廣繡)被譽爲“西關五寶”,是嶺南地區傳統工藝文化的傑出代表。曲藝類項目——粵曲,更是荔灣非遺名單中的一大亮色。

近年來,荔灣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較好工作成效。荔灣區現有31個非遺項目,50位傳承人,項目和傳承人數量在廣州市名列前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的數量也令人眼前一亮,一起看看~

今年7月,廣州市文廣新局組織了“2018-2020年度”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的申報和評審。經過層層審議,擬確定47個入選單位。從公佈的名單可知,荔灣區有9個單位上榜!

它們是誰?噔噔噔噔~

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2018-2020年度)名單(荔灣區)

究竟這9個荔灣區的傳承基地裏,傳承着怎麼樣的絕技,它們是如何脫穎而出,獲得青睞的?緊跟小荔,一探究竟!

廣繡

廣州市荔灣區西關實驗小學

荔灣區廣繡歷史十分悠久,現在的刺繡工廠多在沙面、芳村一帶、主要銷售地在沙面、長壽路、上下九、文昌路、荔枝灣景區一帶。

廣繡是以廣州爲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間刺繡工藝的總稱,以構圖飽滿,形象傳神,紋理清晰,色澤富麗,針法多樣,善於變化的藝術特色而聞名。廣繡與潮州刺繡合稱粵繡,與湘繡、蜀繡和蘇繡並稱中國四大名繡。廣繡最早的文字記載可上溯至唐永貞元年(公元805年)。

陳少芳1982年設計的作品《晨曦》

位於我區康王路的錦綸會館是歷史上的廣州絲織業行業會館。廣繡項目是國家級非遺項目。

荔灣區西關實驗小學舉辦廣繡相關主題活動↑↑↑

廣彩

廣州市真光中學、廣州市荔灣區玉瑩軒工藝品店、廣州市荔灣區西關實驗小學、廣州市荔灣區康迪學校、廣州市廣輝文化傳播公司

清代廣州十三行時期,有一種瓷器,大量出口國外。ta就是廣彩。這一時期廣彩瓷器,器型、紋飾、色彩隨潮流而變,風靡歐美。帶着中國人民的智慧和才情,成爲"歐洲貴族的寵兒”。

廣州織金彩瓷廠就坐落在荔灣區。

廣彩又稱爲廣州織金彩瓷,是清代專門爲外銷海外而生產的釉上彩繪瓷器品種,流傳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高劍父、陳樹人、趙少昂等一批嶺南畫派大師都曾參與廣彩創作。

廣彩是國家級非遺項目,荔灣區現擁有國家級傳承人1人、省級傳承人3人,市級傳承人3人,從業技師三百多人。全市共有9個市級以上廣彩非遺傳承人,其中7個都在荔灣區。區內有多個廣彩省、市級傳承基地以及一大批廣彩工作坊。

2016年廣州市真光中學嶺南灣畔校區學生廣彩課堂

廣彩大師譚廣輝向康迪學校師生介紹廣彩作品

廣州美院學生來廣輝文化傳播公司學習

粵曲

粵劇藝術博物館

在荔灣,無論是在茶樓戲臺、大街小巷,都能偶遇悠揚的曲韻。

粵劇名列於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粵劇作爲廣東傳統戲曲之一,又稱“廣東大戲”或者“大戲”。源自南戲,流行於嶺南地區等粵人聚居地。作爲粵方言區最具影響力和海外最具代表性的中國戲曲劇種,以多樣而獨特的演劇形式,滲透在嶺南的傳統和現代生活中。

粵劇藝術博物館舉辦粵劇主題活動↑↑↑

廣州玉雕

廣州市荔灣區玉瑩軒工藝品店

上下九大家去得多了,它附近的玉器街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你又知道嗎?荔灣,作爲中國玉器的商業中心,是有理由的!

廣州玉雕工藝形成於唐代中後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在宋代發展出“七巧色玉”傳統技藝,後又創造了“留色”的特技,保持了原玉的天然色彩,顯得更加精美。玉雕工藝品材料多選用翡翠,分首飾品和擺設品兩類。

高兆華作品:《日月同輝》獲得第八屆“廣州文藝獎”

近代以來,荔灣是中國玉器的商業中心,長壽路玉器街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華林玉器市場是目前亞洲最大的玉器批發市場之一,玉器街周邊有數千家玉器商店,玉器從業人員衆多。“廣州玉雕”入選2008年公佈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荔灣區玉瑩軒工藝品店傳承玉雕技藝↑↑↑

廣州木雕

荔灣區耕酸堂木製品店

廣木作與京木作、蘇木作並列爲我國傢俱三大流派。事實上,廣州木雕業在明代已興起,清代最負盛名。明代至今,文昌北路一帶開設了數十家酸枝木器作坊,人稱“酸枝街”。清代雍正至乾隆年間,一批木雕藝人被皇帝召入宮中養心殿造辦處,製作御用硬木器具,世稱“廣木作”。

酸枝木作品《雄雞》

民國初年,下九路西來初地有30多家酸枝木器店,創制出了許多木雕新產品。廣州木雕以雕工精細而聞名,其所用木料主要是酸枝木、紫檀木等。廣州木雕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荔灣區耕酸堂運用木雕技藝製作的古典傢俱↑↑↑

其實在我們荔灣人的身邊處處有非遺文化的身影,總有一處在你家附近。生活在荔灣,時時刻刻接受着文化的薰陶呢。

來源:廣州荔灣發佈、廣州市文廣新局、荔灣區文廣新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