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正在武漢舉行,位於武漢市江夏區黃家湖畔的軍運村是軍運會歷史上首個集中新建的運動員村。面對這個史無前例的挑戰,軍運會執委會特聘專家、軍運村首席專家劉清早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希望用軍運村構建一個世界軍人在武漢的家園。



自10月15日起,軍運村已經向近萬名不同膚色、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使用不同語言、擁有不同宗教信仰的各國代表團成員敞開大門,爲他們提供住宿、餐飲、交通等生活服務保障。

由於軍隊代表着國家力量,因此,與其他大型綜合體育賽事相比,軍運會的意義遠遠超過一場體育賽事,“通過軍運村一小隅促進世界大和平,是我們肩負的使命。”劉清早說。

一切從細節開始。在餐飲方面,軍運村不僅保留了中國八大特色菜系,還設有伊斯蘭餐區、地中海餐區、國際餐區和明檔區等,儘量滿足各國運動員需要,“無論什麼飲食習慣,一定能找到適合的菜品。”劉清早表示,每類食品都用中英文標註了原材料、所含熱量、是否含糖等信息供運動員參考。

爲滿足運動員生活所需,村內所有設施都做了中英文標註。此外,村內還設有宗教服務區、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志願者之家、健身中心、商業服務街等,爲入住運動員提供全方位服務。

“除了公平化,還要讓服務更加人性化、國際化。”劉清早介紹,“我們爲每個代表團準備了隊醫用房,此外,還準備了備用房間或牀位,以防運動員有打呼、特殊生活習慣等情況,各隊可內部調節。”

同時,由於參賽的主體是軍人,“有顯著的團體特徵。”劉清早表示,隊伍集體行動較多,爲儘可能滿足“團進團出”的需要,儘量在各服務項目上推進預約制。

作爲上海體育學院教授,劉清早運作過百餘項體育賽事,在他看來,軍運會的另一個特點是非參賽人員入住軍運村佔比較高,因此,“滿足非運動員在軍運村的生活問題”就成爲了新挑戰。爲此,軍運村專設了供非參賽人員活動的區域,爲各代表團隨隊官員供應咖啡、啤酒等,同時在村外地鐵站附近設立了售賣香菸的小賣部,村內也設定了吸菸區,“這在以往的大型體育賽會上十分鮮有,如何兼顧非參賽人員的需要,這是軍運村功能的一大突破。”

周到的服務、人性化的設計以及高效的管理,讓軍運村呈現出和平共融的氛圍。而軍運會結束後,整個軍運村都將造福武漢市民,“整個村裏,除食堂外沒有臨時建築,即便是這個‘臨時建築’也已經找好了歸宿。”劉清早透露,餐廳將來會被打造成全民健身中心,可以開展室內籃球、排球等13項體育活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