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封建社會,帝王爲了更好的統御天下,大多會大肆宣揚恩情還報,還會特別宣揚帝王君恩的浩大,所謂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帝王動一動嘴皮子,便能赦免天下的犯人,這股恩情着實大,但對皇帝而言,又有什麼損失呢?對於許多所謂的罪犯而言,皇帝不過是先作惡,然後在行善,還宣稱自己恩澤天下。相較而言,老百姓之間的恩情還報則要實在多,舉個例子來說吧,一個窮書生,因爲鄰居當年的滴水之恩,待他飛黃騰達之時,爲報恩情,竟然連娶鄰居的三個女兒,這個犧牲可不是一般的大啊。

話說北宋徽宗年間,山東省滕州境內有一戶張姓人家,張家家裏窮的揭不開鍋,可偏偏張家出了神童,小張神童自幼天資聰敏,七歲便能賦詩作對了,十里八鄉地都誇他聰明,張家都把他當做振興張家的希望,小張自己也很爭氣,他不僅天生聰明, 而且也沒虛度自己的年華,家裏變賣資產只爲讓他進私塾讀書,將來好考取功名,這小張也沒辜負家裏的期望,整日裏刻苦研讀,張家每時每刻都能傳出朗朗讀書聲。

可惜張家流年不利,家中已無可賣之財,眼看着小張上不成學讀不了書,張家前期的投入就要打水漂,張父張母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偏偏天無絕人之路,張家的鄰居吉家伸出了援助之手,吉家相對比較富裕,家裏不愁喫不愁穿還有餘糧,吉家人十分賞識張家人的勤勉,也不希望小張神童荒廢學業,於是大發善心主動請小張住進自己家裏,並承擔了小張的學費和生活費,不過吉家有一女兒,跟小張年紀相仿。

那個年代女孩子家不能進私塾,但吉家人想讓自家閨女讀書識字,於是這個任務便落到了小張身上。小張讀書用功,教吉家閨女也很用心,吉家人對小張視如己出,便有意和張家結親,由於兩家小孩年紀太小,便只定了娃娃親,可早熟的小張卻把這事記在心裏了。小張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高中進士,成爲當朝天子門生,身份顯赫加上尚未婚配,無數權貴前來結交,可小張統統拒絕了,因爲他心裏始終惦記着許多年前定下的吉氏女孩。

後來小張主動上門提親,吉家人也大爲感動,他們期初還以爲小張飛黃騰達已經看不上吉氏這糟糠之家了。吉家小姐進門後,小張對她禮遇有加,可惜吉家大小姐福薄,沒享幾年福就病逝了,小張認爲自己沒照顧好吉家大小姐,深感愧疚,於是再次向吉氏提親,迎娶吉家二小姐,可吉氏死活不答應,因爲二小姐是個盲人,是在配不上小張這朝中大員的身份,而小張以當年恩情爲由,誓要幫着吉氏照顧二小姐,吉氏被感動地答應了這門婚事。二小姐雖盲,但好歹也享了許多年福氣,可惜還是走在小張前面,而此時的小張也成了老張了,可那吉氏卻惦記着老張無人照顧,竟然主動將年紀輕輕的吉家三小姐嫁給老張,老張覺得兩人年紀相差過大,怕耽誤三小姐的青春年華,可無奈吉氏態度強硬,老張只好迎娶了三小姐。自此老張連着娶了吉氏三位閨女,這其中既有老張報恩之情,也有吉氏還恩之禮,而且不管是老張,還是吉氏,都互有犧牲,這樣的恩情關係也堪稱一段佳話了。而這位老張並不是別人,正是北宋宣和年間的重臣,後來的抗金義士張孝純。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