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運環保在近期公告中曾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全力籌措償債資金,如公司無法妥善解決,公司會因逾 期債務面臨訴訟、仲裁、銀行賬戶被凍結 、資產被凍結等事項,同時進一步加大公司資金壓力,並對公司本年度業績產生影響 。

新京報訊(記者 林子)困境之下,盛運環保將部分在建工程轉讓。

10月21日,盛運環保公告,鑑於債務危機和經營危機尚未解決,在建項目處於停滯狀態,爲了保證項目建設,公司已與瀚藍環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瀚藍環境”)簽署了《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投資合作框架協議》,公司擬通過先將部分在建工程轉讓給瀚藍環境並由瀚藍環境繼續投資建設,待公司情況好轉後再根據協議約定回購的方式開展合作。

10月21日,記者致電瀚藍環境,並按要求發送郵件,截至發稿時暫未獲得回覆。記者致電盛運環保,電話未能接通。

資料顯示,本次接手盛運環保部分在建工程的瀚藍環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瀚藍環境”)成立於1992年,是一家專注於環境服務產業的上市公司(股票代碼:600323),業務領域涵蓋供水服務、排水服務、固廢處理、能源服務等。

瀚藍環境2018年報顯示,公司實際控制人爲佛山市南海區公有資產管理辦公室。

盛運環保在近期公告中曾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全力籌措償債資金,如公司無法妥善解決,公司會因逾 期債務面臨訴訟、仲裁、銀行賬戶被凍結 、資產被凍結等事項,同時進一步加大公司資金壓力,並對公司本年度業績產生影響 。

抱團國資

盛運環保在最新公告中表示,本次交易的主要目的是恢復在建項目正常建設,以達到項目建成和正常運營 的目的,避免項目長期停工導致特許經營權被政府強制收回。

盛運環保稱,本次交易所得款項將用於償還拖欠的員工薪酬及社會保險費用、項目工程建設費用及已設置擔保的債務,減輕項目公司負擔。項目恢復建設爭取早日建成有利於儘早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利於維繫公司總體運營價值,爲後續司法重整提供支撐。此外,回購協議的簽署保障了公司未來回購項目的可能,有利於維護公司利益。本次交易符合公司整體發展戰略,有助於公司進一步優化公司戰略佈局,改善公司經營狀況,保證資產價值最大化,符合公司、全體股東和債權人的利益。

公告顯示,盛運環保擬與瀚藍環境下屬子公司通過以上方式開展合作的項目有海陽項目、濟寧項目二期、宣城項目二期、烏蘭察布項目。

其中,一部分是海陽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焚燒發電項目部分在建工程資產,一部分是濟寧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二期改擴建項目部分在建工程資產,另外還有宣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二期改擴建項目部分在建工程資產,以及烏蘭察布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部分在建工程資產。

公告顯示,截至評估基準日,本次涉及轉讓的各項目在建工程擬交易資產的賬面值合計數爲2.14億元,根據中聯國際評估諮詢有限公司出具的評估報告,本次轉讓的部分在建工程評估價值爲2.23億元。本次以評估值爲定價依據轉讓給瀚藍環境。本次交易總額佔公司2018年經審計總資產的2.30%,對外營業收入佔公司2018年經審計營業收入的0.00 %。

瀚藍環境實力不俗。

2018年,瀚藍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8.48億元,歸母淨利潤8.75億元,2019年上半年,瀚藍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69億元,歸母淨利潤4.61億元。

瀚藍環境在2019年半年報中稱,公司與盛運環保在固廢處理項目層面的合作事項,在 6 月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後,經積極溝通,截至目前,公司已初步確定承接濟寧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二期項目(800 噸/日)、宣城市生活垃 圾焚燒發電二期項目(1000 噸/日)、海陽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500 噸/日)、烏蘭察布生 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1200 噸/日)、蒙陰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500 噸/日)和淮安市生活 垃圾焚燒發電二期項目(800 噸/日)共 6 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特許經營權,並與各相關地方政府、盛運環保等多方簽署了投資建設協議,着手推進各項目的建設工作。

債務危機何去何從

出售資產的盛運環保,目前正處於債務危機狀態。

今年10月14日,盛運環保發布債務到期未能清償的公告稱,因資金週轉困難,致使部分到期債務未能清償。公告顯示,盛運環保及子公司有79筆未能清償債務,涉及金額46.46億元。

盛運環保稱,目前公司在政府主導下積極尋求其他重組方以及與債權人相關方協商妥 善的債務解決辦法,努力達成債務延期、和解方案。公司內部將通過壓縮開支、 資產處置、尋求地方政府支持等各項措施全力籌措償債資金,減輕公司資金壓力。

盛運環保官網顯示,公司主營業務包括專業從事城市環境工程固廢治理行業的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垃圾、餐廚垃圾、包裝垃圾、填埋垃圾、污泥垃圾、醫廢垃圾、工業危廢垃圾的垃圾焚燒和垃圾發電工程項目,公司創辦於1995年,所屬員工總數4500多人,下屬79家全資和控股及參股子公司。

近年來,盛運環保加速產業轉型,主營業務轉型爲環保行業相關的產業,一年的在建、籌建、計劃建設的垃圾電廠就達到14個,主要以BOT項目爲主,“項目開工的前期時間長,投資規模較大,回收週期長”的隱患埋下。

2015年起,盛運環保進行風險提示稱,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行業市場高度分散,參與者衆多,競爭激烈,增加了公司未來獲取新項目、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的難度;同時可能導致公司被迫降低對於垃圾處置費的要求,使得公司未來項目的利潤率水平有所下降。不過公司相關營業收入仍在增長。

2016年起,公司進一步加大工業園區建設、環衛一體化等PPP環境綜合服務項目市場開拓,拓展餐廚垃圾、醫療廢棄物、電子廢棄物等固廢及污水處理領域。相比於2013年的14個垃圾電廠,到2016年,盛運環保已經有建設期轉點火試投產階段的項目8個,6個項目開啓二期擴建工程,12個項目開工建設,12個項目擬開工前期準備工作等。垃圾焚燒及發電業務爲公司帶來營業收入1.8億元。

2017年,盛運環保業績出現鉅虧,其出現了13.18億元的淨虧損,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21.14億元。2018年,盛運環保的負債總額達到95.32億元,負債率高達97.89%。

盛運環保2018年報顯示,20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不再籌建,已停止營業,人員已離職,擬清算註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