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還不會說話的寶寶來說,哭是他表達需求的唯一方式,所以當寶寶哭鬧時,多數是在給家長傳遞信號,要麼是餓了,要麼是拉了,要麼是尿了,要麼是身體哪裏不舒服。

所以當寶寶哭鬧時,很多家長就會直接將寶寶抱起來哄寶寶。

講到這個問題,媽媽就會化身爲"最佳辯手":

孩子哭了就要抱!

看着寶寶哭的那麼可憐兮兮的,你多狠的心啊,能忍着看他哭還撒手不管?這樣一來,孩子怎麼建立安全感?

孩子哭了不能抱!

一哭就抱?你這樣會把孩子慣壞的,剛一開始就這樣,以後有你受的,以後養成習慣,你想放都放不下了。

似乎聽着都有道理,那麼,究竟該聽誰的?

前段時間看到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其實1歲以前的寶寶,是不會被寵壞的,孩子的每次哭泣都值得被擁抱!

親吻和擁抱孩子,這些活動會在大腦中引起特定的神經化學反應,並促進相對應大腦區域組織的發育。

孩子在哭鬧的時候,需要的是父母溫暖的懷抱

孩子渴望父母帶來的安心

在孩子出生之後,如果護士將寶寶放到了媽媽的身體上,有這種親切感,孩子就會瞬間不再哭,這其實就是孩子和父母之間微妙的關係。

和爸爸媽媽相處,孩子確實較爲安心。當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不妨給孩子一個擁抱,讓他們享受這種父母所帶來的安全感。

一定要回應寶寶

對於寶寶來說,剛剛來到這個對於他來說還是全新的世界,一切都很陌生,需要足夠多的關注與安全感。

所以還不會說話的寶寶需要更多的陪伴與回應。如果寶寶發現爸爸媽媽不在身邊就希望通過哭泣來獲得父母的注意了,從而獲得安全感。

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也希望自己的需求能夠得到及時的響應,更不用說小孩子了,他們雖然不會表達,但是也是有同樣的渴求。

所以對於寶寶來說,父母的懷抱裏就是他最大的安全感。但是也要講究方法,比如在寶寶剛要入睡的時候,可以輕輕拍打他的後背,給他唱支兒歌,並不一定要立刻抱起來哦。

有研究顯示,在嬰兒剛出生的前幾個月乃至前幾年,積極給予嬰兒回應和擁抱的孩子比沒有得到及時回應的孩子更有安全感,成長的過程中也更不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