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三十六計”總結了中國古代豐富的軍事思想和戰爭經驗,對現代戰爭仍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我們推出“古今戰事”欄目,首選運用“三十六計”的中外經典戰役戰例進行對比解讀,以饗讀者。

三十六計第一計“瞞天過海” 計出自《永樂大典·薛仁貴徵遼事略》。據傳,公元645年,唐太宗率大軍徵高麗。名將薛仁貴擔心太宗因顧慮大海阻隔而放棄東征,便設計讓他登船,率軍渡海。

“瞞天過海”計的精髓是通過僞裝隱瞞真實意圖,利用突然性達成作戰目的。公元588年,隋文帝任賀若弼爲行軍總管,出兵攻滅陳國。賀若弼組織隋軍頻繁調防,每次調防都命隋軍在歷陽(今安徽和縣)一帶集結。集結時隋軍還大造聲勢,吸引陳國注意。陳國起先以爲隋軍準備渡江,動員全軍抗敵,隨後卻發現隋軍只是調防,便放鬆警惕,也不再部署防禦。公元589年正月初一清晨,隋軍渡江,陳國毫無覺察,隋軍一舉滅陳。此戰雖發生在薛仁貴“瞞天過海”前,卻是該計的典型戰例。

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前,埃及軍隊就利用第三次中東戰爭後每年都組織演習爲掩護,頻繁調兵,使以軍放鬆了警惕,在其眼皮底下集結起了龐大兵力。戰爭打響當天,埃軍仍有部分軍官休假,士兵在運河裏游泳以製造假象,而後突然發起進攻,以傷亡208人的微弱代價一舉強渡蘇伊士運河,突破了巴列夫防線。(來源:國防時報軍休生活特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