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地标建筑外滩22号成危房将修复,店铺均已停业 

新京报讯(记者 李一凡 俞金旻)拥有百余年历史的上海地标建筑“外滩22号”,因被鉴定为危房,将启动修复。今日(3月17日),“外滩22号”物业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此前已收到通知,被要求在13日前完成清场。新京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店铺已全部停业,有店家正在撤离物品。目前,修复方案已通过,即将进入施工阶段。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中山东二路22号大楼,曾用名丰华大楼、工业基金会大楼,现更名为“外滩22号”,是上海外滩的地标建筑。整幢大楼由东楼、南楼和北楼三部分组成。其中,东楼始建于1906年,原为英国太古洋行旧址,2005年被列入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南楼和北楼为一般商用建筑。

黄浦区委宣传部3月16日通报称,去年以来,“外滩22号”北楼多次出现墙面剥落、开裂等情况。去年11月份,北楼出现了严重的贯穿性裂缝、沉降等问题。后经中冶建筑研究总院(上海)有限公司对大楼进行结构检测,确认北楼结构性损伤严重。

建筑外侧已立起防护设施。  新京报记者 俞金旻 摄

检测报告显示,“外滩22号”北楼被评定为最高等级危房。同时,属于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的“外滩22号”东楼,也出现了“不均匀沉降和倾斜造成开裂”的问题。

多张现场照片和视频显示,“外滩22号”建筑物整体呈暗红色,建筑外侧立起防护设施,并挂有绿色帷帐。现场可见停放的施工车辆。

今日(3月17日),“外滩22号”物业工作人员对新京报记者表示,3月10日,“外滩22号”的租户都收到了通知,“被要求13日前,完成大楼清场工作,包括全部人员、物品撤离。” 新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店铺已全部停业,有店家正在撤离物品。

一份由负责清退工作的“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出的《告知函》显示,依据《上海市应急抢险救灾工程建设管理办法》,中山东二路22号大楼(外滩22号)确定为房屋建筑应急抢险救灾工程,请于13日前完成大楼清场工作。

此外,新京报记者从黄浦区委宣传部获悉,大楼抢险修复工程总体方案已经评审及报批通过,即将进入工程施工阶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