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我努學社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

作者:郭小鳳,延安大學歷史學本科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想要了解“阿斯本艦隊事件”我們首先需要了解清朝在當時的背景。衆所周知,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清王朝的便陷入危難之際。對外,受列強壓迫簽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不斷委曲求全。對內,以太平天國運動爲首的農民起義迅速發展,大規模開展反清運動。風雨飄搖的清政府企圖在這樣內外憂患的環境中尋求活路,就不得不在掙扎中尋找新的生存之道。於是在19世紀60年代,清王朝內部就出現了這麼一批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進行洋務的開明士大夫。也由此爲“阿斯本艦隊事件”的發生奠定了基本條件。

赫德

1856年,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太平軍勢不可擋,清王朝在短短時間內喪失大片土地。清政府爲鎮壓革命軍頭疼之際,又遇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失敗告終的清政府終於意識到了籌建海防的必要性。1861年,時任海關代理總稅務司的英國人赫德慫恿清政府購買英國船艦,並建議奕訢“以上海、廣東各關稅內先行籌款購買。”

阿斯本艦隊

要知道,此時正值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北京條約》之後,大量的賠款再加之與太平天國的抗戰使得清政府財政分外拮据。赫德此舉,不僅能解決財政困難,還能籌建海防。更巧的是就在這一年,太平軍攻至上海城下,並提出:“取百萬,置買火輪二十個”的組織輪船隊的口號。這時候的赫德又吹了一把火,清政府便迅速議定購船事宜。最初的計劃是購買六艘炮艇,三艘巡洋艦,代價預算爲 75萬兩白銀。並派遣英國高級官員來管理艦隊,歸屬權歸中國所有,他們試圖建立一支海上洋槍隊。

李泰國

按照設想好像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壞就壞在清政府對列強估計過於友好,這種羊入虎口的行爲正好滿足了當時試圖插手中國內務的英國。此案件第二個關鍵性人物,時任海關總稅務司的李泰國的出現,使得這場交易變成一場鬧劇。李泰國一手策劃促使這隻以英國海軍上校阿斯本和600名水手組成的“英中聯合艦隊”成爲英國介入中國海關的勢力。實際控制權掌握在英國手中,清政府當然不同意,在赫德的周旋之下,這件事情以清政府賠償英國官員勞務費、“英中聯合艦隊”解散而告終。就這樣,這艘承載着中英兩國願望的艦隊在不到半年的時間便消失不見。但是此事卻使得其中的關鍵性人物“赫德”和“李泰國”兩人此後在中國的待遇截然不同,李泰國被清政府下令辭退,而赫德則開始了他執掌中國海關長達45年的政治生涯。

參考文獻:

1. 周媛,淺析赫德獲得清政府重用的原因:以阿斯本艦隊事件的解決爲例,《黑龍江史志》 2010 第19期

2. 葛建男,赫德與阿斯本艦隊風波,《滄州師範專科學校學報》 2004 第1期

華 興 春 秋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趙培文 楊培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