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位于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春秋时代晋国即位于山西,晋国解体后又分为了韩赵魏三个国家,所以古称“三晋”。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早在夏商周三代,山西就是中原王朝统治的核心区域。今天我们从北向南行进,一起来了解山西。

山西

从北方出发,最先经过的是大同市,现在的大同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区。在历史上大同同样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北魏中前期,大同曾经作为北魏帝国的都城将近一个世纪之久,留下了大量北魏时期的历史遗迹,最著名的当属开凿于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充分体现了当时佛像造像工艺的精湛与北朝时期佛法的昌盛。到了明朝,大同成为“九边重镇”之一,是长城防线上的重要关隘,处于明王朝与草原部落对峙的最前线,对于拱卫京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位于大同西南方向的浑源县,耸立着“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在恒山的峡谷之中悬空寺依悬崖峭壁而建,蔚为壮观。

云冈石窟佛像

大同一直向南就到了朔州市,朔州古称马邑,位于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的边关地区。汉代大将军王恢与汉武帝曾经在此设下埋伏,试图围歼匈奴大军于马邑,不料计划泄露使得计谋未能成功,但是“马邑之谋”后,汉朝开始主动向匈奴发起进攻。在三国时期朔州出了一位名将,便是张辽,张辽是曹魏的著名将领之一,曾在逍遥津大战中以八百将士击败孙权的十万大军,从而威震天下,时人有云:江东儿郎多才俊,闻君入吴夜不啼。朔州往东的应县,矗立着辽代的应县木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朔州北方的右玉县,有著名的杀虎口,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山西人“走西口”指的就是出杀虎口,出了杀虎口就到了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和包头,促进了内蒙的开发与建设。

应县木塔

朔州再向南行,下一站是忻州市。在忻州,最著名的当属五台山,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相传为文殊菩萨的修行之地,是中国唯一一处汉地佛教与藏传佛教共存的道场。忻州以北的代县,是古代重要的关隘雁门关,在古代雁门关是山西通往游牧部落的重要通道,与宁武县的宁武关,偏关县的偏关统称“三关”,汉代大将李广曾任雁门太守,卫青、霍去病也曾在雁门与匈奴大战,宋代名将杨业在雁门关大败辽国,取得雁门关大捷。

五台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