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月29日,武侯区成立社会组织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心理疏导小组,由社会工作和心理咨询专业复合型人才组成,为社区居民、社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心理疏导服务。3月17日是第14个国际社工日,来自成都心雅荟社会服务中心、成都格兴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等社会组织共同制作了音乐公益片《每一个我》,以基层社工的视觉和感受记录下疫情中的暖心瞬间。

因为2020年的这场疫情,很多居民认识了身边这么一群人:他们不是医生、不是护士、不是警察,但却早早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冲锋陷阵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24小时守护着回家的“最后一公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社区工作者。

敲门敲到手肿,走访走到脚痛,拿雨衣当防护服,用专业知识疏导心理恐慌……像这样的社会工作者在成都市武侯区一共有1746名。疫情的集结号吹响,274家社会组织发动社工第一时间进入11个街道87个社区,用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助力疫情防控。

3月17日是第14个国际社工日,来自成都心雅荟社会服务中心、成都格兴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等社会组织共同制作了音乐公益片《每一个我》,以基层社工的视觉和感受记录下疫情中的暖心瞬间。

当好疫情防控宣传员

一线排摸、物资运送、上门服务、测温登记……在社区,这些事情几乎就是社区工作者每日的“必修课”。王珏是玉林北路社区的一名普通社工,疫情期间他除了要负责9个院落的日常管理外,还要协助片区企业做好复工复产。

“大年三十那晚,我本来商量好第二天要和爸爸去探望生病的外婆,可突发的疫情容不得半刻等待,我爸爸是社区两委成员。商量一下后,我们决定立刻投入工作中。”就这样,王珏和父亲王晓龙一起奋战在抗“疫”前线,两人每天总是最早到岗,最晚离开,“待在家中,不要外出,出门戴口罩勤洗手!”这句话成为了父子俩的口头禅。连续40多天,王珏坚守门岗,对往来社区的居民进行严格的登记,每天完成必要的卡点执勤之后,他又骑着电动车走街串巷地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晚上和父亲以及其他同事不间断地巡查外来人员。

专业力量疏导心理

“张阿姨,你不要着急哈。这是疫情应急心理疏导小组的电话,我帮你预约专业的心理疏导师!”1月29日,武侯区成立社会组织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心理疏导小组,由社会工作和心理咨询专业复合型人才组成,为社区居民、社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2月15日,成都下起了小雪,陡然降低的气温给防疫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你真的是胆子大啊,大家都晓得那个社区出现了确诊,你还要跑去!”社工李雪娟说,在这场全民战“疫”中,社区志愿者所做的工作看上去并不复杂,只是守住社区大门,但是在冬天刺骨的寒风中,在长时间佩戴口罩的闷热下,同事和志愿者们一样坚守岗位,不禁让人动容。

紧张怎么办?社工李雪娟的做法是,“入户走访重点疫区回蓉人员时,除了要为他们提供居家隔离后的生活服务外,一定要安抚好情绪,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树立信心,毕竟我们都是命运共同体。”

用镜头记录温暖瞬间

3月17日是第14个国际社工日,却是一个没有假期的节日。殷皓轩、陈子涵是成都心雅荟社会服务中心的社工,为了纪念这个特别的节日,他们和其他同事一商议,决定为社工拍一部音乐公益视频片,向更多人展示疫情中的暖心故事。

在空旷的街面上,为了守护更多人的健康和安全,志愿者、社区民警、环卫工人和社工从未停止过工作的步伐,殷皓轩说,“我记得歌中有这样一句歌词,‘那个瞬间有股温暖涌出心脏,铺满身体,眼睛发光充满力量,付出再多也不彷徨’我觉得这是每一个社工最真实的心声,温暖的力量让我们不再害怕。”

参与制作的成都格兴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社工王震说:“当我们开始拍摄时,居民们特别支持,主动配合!相互理解、支持就是我们战胜疫情最大的法宝,也希望这个音乐视频能为所有社工加油,为中国加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