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句话给蒙哥马利造成了很深的伤害,终身没有原谅过母亲,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谈到:“我可以说我的童年是不幸的,这种不幸完全来自于我的母亲,在她眼里,我不过就是一个炮灰。我童年吝啬的母爱所带来世人对我的嘲笑、蔑视的刺激,形成了我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天赋的智慧,没有这种品质,我不会成为后来的蒙哥马利。

说起二战时期的元帅,如果说艾森豪威尔是出身最为贫穷的元帅的话,那么蒙哥马利大概就是最缺爱的了,童年的经历给他的人生留下了深深的灰暗印记,然而他最终却获得成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章。蒙哥马利也是唯一一个多次访问过中国的二战名将,他的特立独行注定了他与别不同,即便是在名将云集的西方将领中,蒙哥马利也堪称独树一帜。

蒙哥马利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只遵从自己的心意行事,他认为对的事情,就坚决贯彻到底,他的这种性格,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他的原生家庭,准确的说,是来自他的母亲。

蒙哥马利有一对恩爱的父母,众多的兄弟,然而他的童年却可以说是不幸的。蒙哥马利出生于1887年11月17日,父亲是牧师,在34岁那年娶了一个16岁的妙龄少女莫德做妻子,两人的结合可以说是老夫少妻,因此蒙哥马利的父亲对莫德可以说非常之宠爱,莫德被纵容得非常任性,爱发脾气。莫德喜欢干净,她和丈夫生下了四个孩子,其中第四子最让她头疼,他就是蒙哥马利。

蒙哥马利非常淘气,经常将母亲整理好的屋子弄得乱七八糟,所以往往受到母亲莫德的斥责,久而久之,莫德对这第四个孩子也不大喜欢了。有一次,蒙哥马利把母亲最喜爱的一个鱼缸打破了,莫德便尖声骂他:“除了当炮灰,你将什么也做不成!”这句话给蒙哥马利造成了很深的伤害,终身没有原谅过母亲,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谈到:“我可以说我的童年是不幸的,这种不幸完全来自于我的母亲,在她眼里,我不过就是一个炮灰。可是,我的母亲只说对了一半,我的确开了炮,而且不止一门,但是我没有成灰。我童年吝啬的母爱所带来世人对我的嘲笑、蔑视的刺激,形成了我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天赋的智慧,没有这种品质,我不会成为后来的蒙哥马利。”

蒙哥马利生长于被否定的环境中,养成了善于观察母亲脸色的习惯,并且面对母亲的责骂,心中开始产生抵抗力,家人虽然对他否定,他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对自己有一种强大的自信,正是这种自信使他没有沉沦。1902年,蒙哥马利进入圣保罗学校学习,在学校中,蒙哥马利的表现也不算好,他还处在男孩子喜欢调皮的阶段,同学们叫他“猴子”,非常贴切,上树、摸鱼、打架什么都干,还喜欢捉弄同学,同学们被他搞得非常头痛。因此圣保罗学校中的校报中如此写道:“不要再招惹这只猴子了,要猎取这只动物是非常危险的,他会疯狂的、龇牙咧嘴地向你扑来,并且从不犹豫。”

可以想见,在这样不受欢迎的背景下,蒙哥马利的操行鉴定上永远是“劣”,但是他却想进入桑赫斯特皇家学院学习,那是一所著名的军事学院,老师认为他希望不大。蒙哥马利却因此更加坚定了决心,一定要上桑赫斯特皇家学院,于是他就像变了个人一样,在那段时间努力用功,终于考上了桑赫斯特。但考进桑赫斯特后,他又故态复萌,因为违纪几乎被学校开除,他的操行鉴定排名最后一名,因此在毕业之后,蒙哥马利被分配到了驻地艰苦的地方服役,到了印度西北边境的白沙瓦地区,成为了一名少尉军官。

这个时候的蒙哥马利前途非常灰暗,蒙哥马利自己也整天郁郁寡欢,然而一次考试却改写了他的命运。

这个考试中,考官问了蒙哥马利一个问题:骡子一天拉几次屎?当时的运输工具不是汽车,也不是直升机,而是骡子,所以骡子对军队来说是后勤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动物。蒙哥马利当时脱口而出:六次!然而考官却摇摇头:八次!你的耐心会让你知道我是正确的。

后来蒙哥马利便花了半个月时间去观察,发现骡子一天确实是拉八次屎。这次考核没有给蒙哥马利带来什么机遇,却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军人战场的观察力来自他对平时生活的观察积累,而缜密的计划更是只能来自源源不断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直到晚年,他还常常同人讲起这次考核,以及考核给他带来的延续终生的收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蒙哥马利就逐渐崭露头角,然而真正出名却是在接下来的二战。他与沙漠之狐的交锋、对抗,真正使他成为众人认可的名将,不过这些也都是后话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