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开心果妈妈 (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每每说到宝宝的喂养问题,很多家长都会非常头疼。因为宝宝毕竟还小,吃东西只管自己喜不喜欢,而不会去甄别合不合适。因此,家长在对小宝宝进行喂养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合适,还要考虑宝宝喜欢。

只是,也有些“无知”的人,只会考虑宝宝喜不喜欢,从而对宝宝造成“隐形伤害”。

8 个月宝宝只喝奶奶冲的奶粉,宝爸尝过一口后:妈,别让我难做

陈先生有一个8个月的儿子,媳妇想着要出去工作,于是决定断奶。为了尽快让孩子断奶,陈先生便购买了奶粉。只是,宝宝哪怕饿上一天,都不愿意喝奶粉。

宝宝奶奶出招,让宝妈白天不要带娃,奶奶带,或许断奶更快。果不其然,奶奶带娃的第三天,就开始乖乖喝奶粉了,并且压根不想着吃母乳,这断奶算是完成了,宝妈如愿出去工作了。

在周末的时候,陈先生自己带娃,宝宝饿了,便按照说明书给宝宝冲兑了奶粉,自己还尝了一口,感慨了一下:真难喝。然后,宝宝喝了一口就推掉奶瓶!

陈先生立即找孩子奶奶,不想,孩子奶奶到厨房后不久,再拿着奶瓶给宝宝的时候,宝宝竟然大口大口喝了起来。陈先生很纳闷,在下一次孩子奶奶给冲好奶粉之后,自己偷尝了一口,发现和上次的味道不一样,这次很甜。

陈先生疑惑地问:“妈,这奶粉怎么这么甜?”

孩子奶奶:“我多放了一勺奶粉,再加了点糖,你看小家伙吃得多开心!”

陈先生脸色忽然变了:“孩子妈说过,孩子小不能吃糖,这要是让她知道了,岂不是又要生气!妈,你能科学育儿不?别让我为难啊!

这下老人伤心了:“我不会科学育儿,你不也一样长大了!糖多好啊,以前还吃不起呢!你媳妇你媳妇,你就知道你媳妇!”母子俩谈话虽然不欢而散,但是最终奶奶还是为了孩子好,逐渐将加糖的方法给改了。

孩子饮食上的这几种“老误区”得改,作为父母需和老人多沟通

很多老人其实也是好意,只想孩子吃点自己喜欢吃的,却不知这些对孩子身体有多大危害。因此,作为父母,得自己找准这几个“老误区”,别让老人带歪了,并且也要告诉老人这些为什么是误区。

1 、孩子吃得多,才有福,错!

“能吃才是福”这句话,被很多人误解。这个能吃,并不是指能吃很多,而是能吃食物。

对于孩子而言,其肠胃还非常弱,自己对饮食又没有控制能力,再加上有些照顾宝宝的人,还会给宝宝“投食”。孩子在吃得过饱的情况下,肠胃负担重,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积食、发烧、脾胃虚等情况。

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日积月累让身体抵抗力变低的行为。

2 、孩子吃得好,才更好,错!

大鱼、大肉之类的大补,对孩子来说,才算好么?这也是很多老人的误区。

这些食物,相对来说虽然价格昂贵些,营养成分也确实比较多,但是,过犹不及。荤类食物营养再好,也代替不了水果蔬菜的营养。

开心果妈妈觉得,孩子真正意义上的吃得好,是指孩子的食物营养均衡。三荤七素外加一点水果,或许更利于宝宝的健康。

3 、孩子喜欢吃,那就吃,错!

“孩子想吃,我也没办法啊!”

“孩子爱吃,那就给他吃啊!”

“不多放点糖、盐,都没味道,孩子怎么吃?”

老人对孩子,总是多了那么一份溺爱,凡事只要宝宝开心就好。有些食物偶尔食用,对宝宝也没有特别大的影响,所以老人偶尔溺爱一下也无伤大雅。但是,经常性吃不合适的食物,对宝宝身体的影响可能就比较大。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孩子吃糖,1个月吃一个、一个星期吃一个、每天吃一个,肯定是不一样的。

开心果妈妈寄语

开心果妈妈觉得,孩子的喂养问题,是孩子的“健康基础”。只有将这个基础打好,孩子的身体才会更加健康。但若是家长思想内存在以上这几种“误区”,那无疑是在摧毁这个基础。

今日话题讨论:你们家老人的喂养方式,存在以上这几种“老误区”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