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港股訊 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同股不同權’頭炮小米(01810)不被納入港股通,北水追貨的憧憬成空,投資界憂慮,已被偷步炒升的小米,股價今勢受壓,調整幅度或逾5%。

美團點評接力 同憂北水禁買

滬深交易所上週末宣佈,以多數投資者缺乏瞭解爲由,拒將新加入恒生綜合指數的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等,放在港股通投資範圍內,意味小米以至緊接其後的美團點評上市初期都難獲北水支持。

滬深交易所突落閘,港交所(00388)罕有‘唱反調’,週六深夜發表逾900字響應,直言當日下午知悉決定,並指‘認爲這類公司應儘早納入互聯互通’,會續與內地監管機構、交易所溝通,早日確認同股不同權公司納入港股通的時間表。三地交易所互不相讓,令外界分析中港兩地金融是否由相互合作爲主,走向競爭。

獨角獸之路崎嶇,小米首日上市股價‘潛水’後,旋即獲恒指公司宣佈月底納入港股通參考指數‘恒生綜合指數’,在憧憬北水快能買入,週二起表現轉強,全周累升26%至21.45元。投資界分析,小米今次被閘,短線股價勢受壓,上週‘沽騰訊、買小米’的情況也會告終。

恒指公司5月完成諮詢,落實在恒生綜指加入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外國公司及合訂證券三類證券(見表)。按現行慣例,當股份一旦被加入爲恒生綜合指數,即自動成爲港股通的北水投資範圍,但由於小米爲首家獲納入該指數的同股不同權公司,以往未有先例可循,市場早注視內地交易所會否突然落閘或如期放行。

被禁原因:不熟同股不同權

最終,滬深交易所宣佈,通過券商向投資者諮詢,認爲上述3類證券暫不宜納入滬港通和深港通下的港股通股票範圍。滬深兩家交易所於新聞稿引述內地業界意見,指有券商希望在內地市場先有同股不同權公司並熟悉後才判斷,又指同股不同權公司對香港都是新生事物,應待此類公司在港有一定數量和營運基礎,再作考慮。

港交所以3大重點響應滬深交易決定(見表),指互聯互通投資範圍增減一直有清晰機制,自開通來都未曾剔走新增指數成分股。兩地事前達共識,暫不宜納入外國公司、合訂證券,但港交所努力在首家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在港上市前,冀能與內地交易所達成共識。

港交所罕有表明撐同股不同權公司應納入互聯互通,解釋已爲相關公司制定全新規則和具針對性的投資者保護措施;另外,新經濟公司已經成爲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動力,應該儘快滿足更多這類公司到兩地資本市場融資的新需求等。

光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研究部主管林樵基表示,小米上市後隨即獲恒指公司宣佈月底納入恒生綜合指數,配合上周外圍美國納指造好刺激,相信有基金趁機炒作或提前部署,小米今日股價會有較大的回吐壓力,調整幅度約5%至10%,短期未必再有利好消息刺激,籲有興趣入市的投資者可考慮在20元以下水平纔買,並作中長線部署。

中投傲揚基金經理溫鋼城亦指出,小米上市時估值已偏高,但在預期北水將入貨、指數追入才能炒升,相信消息將大大放慢資金上週‘沽騰訊、買小米’的操作,週一小米或有更大調整壓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