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要爲民族,也要爲生活!

在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中,非遺如何承載着獨特而豐富的想象力、文化意識和民族精神,對於傳承人的傳承和非遺的生存與發展具有獨特的意義和價值。那麼,在這當中學習傳承好工藝,或者如何借鑑優秀的作品和傳承、創的新理念尤爲重要。

黔東南州雷山縣西江鎮麻料村

11月3日,“中國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羣研修研習計劃”大理大學2018年彝族刺繡培訓班學員走進多彩貴州,參觀交流、考察學習貴州苗族刺繡以及其它的傳統工藝的傳承與創新。

苗繡以其古老、神奇以及文獻特性著稱,也是中國少數民族功夫絕技。更是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服飾文化的瑰寶。對於此次走進貴州的大理大學2018年彝族刺繡培訓班學員來講,是一次難能可貴的交流學習機會。

學員來到大山深處的麻料村參加苗族銀飾傳承與鄉村論壇

非遺班學員丁蘭英(彝族)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交流

非遺班學員張莉(白族)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交流

非遺班學員李紅桃(白族)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交流

苗族銀飾

來自全國各大高校手工藝相關專業的老師和學生對楚雄彝族的頭飾非常感興趣

民族團結一家親:非遺班學員與麻料村苗族姐妹留影

非遺班學員參觀黔東南州民族博物館

非遺班學員向外國友人展示刺繡作品

博物館陳列的非遺作品

非遺班學員參觀黔東南州民族博物館

苗族刺繡,苗族服飾至今仍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傳統風格,精美絕倫的刺繡技藝和璀璨奪目的銀飾讓人讚歎不已。

明天開始,非遺班的學員將繼續探訪貴州非遺的傳承精神和精妙的刺繡技藝。把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學到手,爲雲南刺繡的傳承與創新作出更好的榜樣。真正做到,爲民族傳承,爲生活創新。

圖文作者:張全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