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人在發明火藥的基礎上,製造出了煙花,它是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下部裝有類似火藥的發射藥劑,上部填裝燃燒劑、助燃劑、發光劑及髮色劑,髮色劑是含各種金屬元素的化合物,它們在燃燒時顯示各種各樣的顏色,化學上稱之爲焰色反應。燃燒是一種氧化反應,由燃燒引起的火災,一般情況下,用水撲救可以取得較好效果,因爲水是不會燃燒的液體,可以隔斷空氣,吸收熱量,降低溫度,這就是“水火不容”的道理。

(原圖來自網絡漫畫)

既然你那麼厲害,這些成語中的化學常識,你知道麼?

信口雌黃

雌黃,即三硫化二砷,顏色金黃鮮豔,是一種很早就被發現的重要的含砷化合物。

古代曾用雌黃作黃色顏料來進行繪畫和書寫等。古代的紙張大多是黃色的,人們在修改文字的時候,就用雌黃加水混合後,塗在上面,利用了雌黃呈現黃色的特性,這相當於今天的塗改液,只不過現在的紙張都是白色的,因此用鈦白這種白色顏料代替雌黃而已。

“信口雌黃”的成語就源出於此。現用這個成語比喻不顧事實,隨口亂說。

飲鴆止渴

鴆是指放了砒霜的毒酒,砒霜就是三氧化二砷的俗稱,是一種劇烈的毒藥,在古代文人筆下扮演着殺手的角色,《水滸傳》中的武大郎就是被潘金蓮用砒霜毒死的。

“飲鴆止渴”的後果是不言而喻的。砒霜是古代煉丹術的傑作。古人用雄黃、不純的氧化砷、硫砷鐵礦加熱,便可得到“其色飄飄,或如霜雪,白色鍾乳相連”的砒霜,砒霜的名稱也由此而來。砒霜雖毒,但少量服用,可以醫治關節嚴、梅毒、牙疼等病症。

另外,砒霜在古代還是一種有效的農藥,在農業生產中滅絕鼠害中起過重要作用,砒霜還可防蛀、防腐。由於砒霜的作用,明清以來,大量生產,一些爲富不仁的奸商曾“往人以砒霜瓶,使酒不壞”。

這個成語的原意是:喝毒酒解渴。現意:比喻採取及其有害的方法解決眼前的困難,不顧嚴重後果。

浪裏淘金

金是一種稀有金屬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只有5%左右,分佈稀落,主要來源爲山金及沙金。山金夾在岩石和礦石中,含量極少,提取極爲困難;沙金本也是山金,歷經千百年來的風吹雨打,被衝入江河,與沙一起沉積成礦牀,通常每噸沙中約含金3-10克。

從古到今,人類都是採用“沙裏淘金”的方法開採黃金,即用重力選礦法,利用黃金與沙子的比重差異,用水反覆淘洗得到,過程異常艱苦,收穫甚微。

唐朝詩人劉禹錫有一首詩,生動的描繪了“沙裏淘金”的艱辛: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美人首飾王侯印,盡是沙中浪底來。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

這個成語的原意是:從沙裏淘出黃金。現意:比喻從大量的材料裏剔出糟粕,選擇精華,有時也用來形容做一件事情十分困難,用力很大而收效甚微。

爐火純青

人們很早就知道從燃燒火焰的顏色變化來觀察溫度的變化,爐火溫度在500°C以下呈暗黑色,升至700°C時,火焰變爲紫紅色,也就是俗稱的“爐火通紅”,再上升到800-900°C後,火焰由紅變黃,1200°C時,火焰發亮,逐漸變白,繼續升到接近3000°C後,呈白熱化,相當於燈泡鎢絲髮亮的溫度,如果超過3000°C,火焰由白轉藍,這就是“爐火純青”了,是燃燒溫度的最高階段。

一般來說,提高溫度有利於絕大多數化學反應的加速進行,但是,過分提高溫度是一種不經濟實用的方法,如今,化學工業上,都是通過採取催化劑技術提高化學反應速率。

古代的煉丹家們是不懂得催化劑化學原理的,往往認爲火焰達到“爐火純青”爲火候到家,就能煉出長生不老的丹藥,實際上,那時的耐火材料是很難達到這樣高的使用溫度,因此,無論煉丹家如何努力,“爐火純青”最終只能是一相情願。

這個成語原指道士煉丹成功時的火候。後用以比喻學問、技藝等,達到了純熟完美的境界。

甘之如飴

飴即是麥芽糖,是一種較早得到利用的糖類化合物,通過風乾的麥芽或穀物發酵釀造,是最早的生物化學產品。

製造麥芽糖的工序比較複雜,後來逐步爲原料易得、生產簡單、質量更高的蔗糖所代替。糖是一類由碳、氫、氧所組成的碳水化合物,分爲單糖、二糖及多糖,不能再水解的爲單糖,如葡萄糖;由兩個單糖分子縮合而成的爲二糖,如蔗糖和“甘之如飴”的飴糖;由多個單糖縮合而成的爲多糖。

人體維持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來源於糖類化合物氧化所產生的熱能,糖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根據現代生物化學分析表明,糖的甜味與化學作用、電荷吸引及原子間束縛等有關,糖因其獨特的甜味,“甘之如飴”就一點不奇怪了。

釋義:像飴糖那樣甘甜.比喻甘心情願地從事某種辛苦工作或雖處危困境地也能安然忍受。

刀耕火耨

火耨者,用火燒去草。古人在播種前放火燒去野草,用餘灰肥田。

火燒後的草木灰含鉀、鈣、磷,是一種高效鉀肥,除了供給土壤鉀磷等多種元素外,還可降低土壤酸性,對小麥、油菜、紅薯、菸草等農作物有明顯的增產效果。

可別小看“刀耕火耨”這種原始的農業耕作方式,它可是最早的化學肥料的應用。現在,無機化工已經能夠生產出各種各樣的化學肥料,刀耕火耨的耕作方式已經基本消失了。這個成語也可寫作“刀耕火種”。

釋義:耨:除草.古人播種前先伐去樹木燒掉野草,以灰肥田.泛指原始的耕作技術。

火樹銀花

火樹就是指焰火,俗稱煙花。

古人在發明火藥的基礎上,製造出了煙花,它是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下部裝有類似火藥的發射藥劑,上部填裝燃燒劑、助燃劑、發光劑及髮色劑,髮色劑是含各種金屬元素的化合物,它們在燃燒時顯示各種各樣的顏色,化學上稱之爲焰色反應。

例如,鍶鹽、鋰鹽發出紅光,鈉鹽發黃光,鋇鹽顯綠光,鎂、鋅等金屬粉末發出耀眼閃光等等。

各種金屬鹽及金屬粉末混合在一起,施放時就顯示出萬紫千紅的色彩,千姿百態,以助節日氣氛或日常娛樂。這個成語是用來形容節日夜晚煙火絢麗、燈火通明的繁華景象。

水滴石穿

一般認爲,“水滴石穿”是由於水滴的衝擊力經過長年累月衝擊石面而發生的,殊不知,無機化學反應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因爲地球大氣中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部分溶於雨水中,使雨水略呈酸性,滴在主要由碳酸鈣組成的岩石上,碳酸鈣與酸起反應,分解後溶解在水中,因此,“水滴石穿”還依賴於水中“酸”的作用。也是由於這種作用力,經過億萬年的累積,演變成奇峯異洞、千姿百態的鐘乳石,創造了許多如桂林山水般的人間仙境。

釋義:滴:滴落。穿:洞穿。水一直向下滴,時間長了能把石頭滴穿。比喻只要堅持不懈,細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難辦的事。也比喻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持之以恆,事情就可能成功。

石破天驚

只有火藥爆炸才能產生“石破天驚”的效果。火藥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火藥的基本成份爲硝石(硝酸鉀)、硫磺及木炭,三者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熱後,發生激烈的化學反應,產生大量的光和熱。

釋義:原形容箜篌的聲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難以形容的奇境。後多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水火不容

燃燒是一種氧化反應,由燃燒引起的火災,一般情況下,用水撲救可以取得較好效果,因爲水是不會燃燒的液體,可以隔斷空氣,吸收熱量,降低溫度,這就是“水火不容”的道理。釋義:水和火是兩種性質相反的東西,根本不能相容。後多用於比喻人與人之間有深仇大恨,不能在一起。又稱水火不相容。

青出於藍

“取藍”是世界上最早的印染化工,“取藍”的原材料——藍草是一種木蘭屬一年生草木植物,葉子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爲無色的吲哚酚,染在紡織物上,經日曬氧化成了青藍色的靛藍化合物。釋義: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

靈丹妙藥

丹劑起源於先秦時期,當時,人們用各種礦物原料精心燒煉 “靈丹妙藥”,以滿足貴族長生不老的願望。

古時的丹藥是一些礦物質,經過高溫下化學反應主要生成氧化汞、氯化汞等一些無機化合物,外用對瘡痛、皮炎等有些療效,“靈、妙”是如何也談不上的。釋義:靈:靈驗。指靈驗有效的奇藥。也比喻能解決一切疑難問題的好辦法 。

爭風喫錯

醋是6~10%的乙酸水溶液,故乙酸又稱醋酸,醋是烹飪的常用調味品,能豐富食物的色、香、味,而且能刺激胃酸分泌,幫助消化,醒胃防病。因此,“爭風”固然不好,但適量“喫醋”對身體有益。釋義:含貶義,爭:嬜,爭奪;風:風韻,多指女子。指因男女關係而妒忌、爭吵。

水乳交融

牛奶中的蛋白質、脂肪並不溶於水,但通過乳酪素爲乳化劑可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液。洗潔精、洗髮精去污的原理與此相似:讓不溶於水的油脂乳化分散到水中——水乳交融而除去。

釋義:像水和乳汁那樣融合在一起,比喻關係非常融洽或結合得很緊密。

塗脂抹粉

實踐證明,適當使用脂粉能使人的皮膚光滑、潔白、富有美感。塗脂抹粉所用的胭脂,古時是用紅藍花或蘇木,加入牛髓、豬胰素等壓制成分塊,這就是我國最早的日用化工產品。

今天使用各種各樣的化妝用品,也仍由顏料、粘合料、香精、色素等構成。

釋義:指婦女打扮。也比喻爲遮掩醜惡的本質而粉飾打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