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真的希望,不管是縣城教師還是鄉村老師,教師評職不再受名額限制,只要到了年限,夠了資歷,符合條件的老師們直接晉升就好。毫不誇張地說,現今的職稱制度已經顯示了較大弊端,甚至可以說已經開始阻礙教師的專業發展,對教育教學起到了負面作用,甚至成爲學校各種矛盾的根源。

​2019年的職稱工作,對於我們學校來說,是最沒有壓力的一年,高級2個、中級6個,最終只在中級上淘汰下1人。

量化考覈時終於不見那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民主測評時也不再哭哭啼啼,學校評審委員會空前絕後的如釋重負。

那天,幾位同事在一起閒聊的時候,不約而同的提到了今年的指標創下歷史新高,以後職稱評審將越來越容易。這時,我發表感慨:“如果王老師還沒有退休的話,今年也可以晉升啊!”同事隨聲附和,是啊!可惜退休得太早,沒有趕上好時候、好政策。

說起王老師,同事無不不伸起大拇指。18歲那年,意氣風發的王老師中師畢業到小學任教,數學、科學、體育等,總之是能教的都教,儼然一位名副其實的“全科老師”。

不過,王老師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不善於交際,一個人就是默默的家、學校“兩點一線”,這,也許爲他至退休仍是初級職稱埋下了伏筆。

同齡的老師都參加優質課比賽,王老師說,我不擅長啊!大家都忙着寫論文,王老師說,我不會啊!找領導說說給自己個縣優秀教師,那更是羞煞人,對於王老師來說,根本是不可能跨越的高山。

王老師40多歲那年,學校老校長找到他:根據上面的政策,咱們學校可以勤工儉學自制豆漿,學校男老師少,不行,你從教學崗位上調整下來做後勤工作吧!

老實木訥的王老師沒有多想就遵從了學校的安排,釘牌子、修桌椅、搬物件、換水龍頭、掛橫幅等等,王老師毫不含糊,瞬間從“全科老師”變成了“解決後顧之憂的萬金油”,哪裏都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一晃十多年過去了,身邊同齡的、晚輩教師都先後晉升了中級職稱,只剩下王老師孓然一身,職稱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終於有一年,上級實行了政策:農村中小學教師任教夠30年的,可以直接晉升。王老師彷彿看到了一線希望,在親戚朋友、同事領導的幫助下,順利的取得了評職稱的一些硬件,材料也報到了教育局,正當大家暗自慶幸時,卻遭到了“當頭一棒”:市教育局提出王老師所在學校位於十八線縣城小學,屬於城市學校,不符合條件,夢想的火焰被再一次澆滅。

從那次起,王老師再也不提職稱的事兒了,他還是兢兢業業的幹活,空閒時,樂呵呵的說:“我就這樣了,初級職稱退休挺好。”55歲那年,在同事的慫恿下,王老師開始反省過來,繼續追逐自己的中級職稱夢,政策變了幾次,但是王老師手裏捏的,仍然是十年前的那些乾巴巴的證書,量化考覈時始終處於墊底狀態。

此時的王老師已年輕不再,而是白髮蒼蒼,一年又一年尷尬的站在會議室述職,臺下同事唯有唏噓和同情,然後就是爲他投上那神聖而寶貴的一票。最終,年近60歲的王老師量化考覈抵不過其他年輕老師,年年敗北,到退休那年,仍然是初級職稱。

王老師工作42年仍然是初級職稱,去年,他含淚退休,刺痛了誰的心?

職稱之於老師,就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有多少老師,臨近退休還是初級職稱,論經驗論資歷論奉獻,怎是初級職稱可以加冕的?這不僅關係到老師的退休收入,更是關乎老師的自尊和自信。

關於職稱評定,我們一線教師有話說。

01

剛剛,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評職。

說驚心動魄,是因爲競爭太激烈、太殘酷。

憋了幾年之後,學校終於分得了兩個高級職稱的名額,而夠條件的老師,有近百位!

當然,僧多粥少,大部分老師都選擇了放棄,最後的焦點,都集中在了那些將近退休的老教師身上。

論資歷,他們最老,已經到了當爺爺奶奶的年齡,還天天和一幫孫輩的孩子們摸爬滾打;論能力,他們最強,多年來教育教學成績突出,取得的榮譽證書一個檔案袋都裝不下。

但由於多年來學校沒有評職名額,他們始終都沒有機會參評高級教師。

現在的兩個名額,可能是他們唯一的機會。

02

按照要求,評職有一個羣衆測評環節,老師們需要上臺述職。

在臺上,那些站了一輩子講臺,面對學生一節課都滔滔不絕的老師,很多卻哽咽流淚,說不出話來。

他們是激動,更是委屈,甚至,裏面也有屈辱。

臺下的我們心裏明白,他們每個人都有資格評上高一級的職稱。

但不管我們內心的願望多麼美好,他們中間最終也只有區區兩個人能夠如願以償。

大部分老師會遺憾地被淘汰,等待不知何年何月纔會出現的下一次機會。

而對於那幾位馬上就要退休的老教師來講,很可能意味着職稱被永遠定格。

此情此景,讓臺下的老師們唏噓不已,一是爲老教師們感慨,二是爲自己的將來感慨。

因爲從那些老教師的身上,我們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如果現在的政策不改變,若干年後,我們自己就和臺上的他們一樣。

03

教師職稱制度有太多的不合理,其中最不合理的是限制名額。

一個單位,只要名額滿了,任你能力再強、業績再突出,也評不上高一級職稱。

這其實有悖於職稱制度的初衷。

所謂職稱,是指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級稱號,是反映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工作能力的標誌。

從職稱的定義理解,只要專業水平達到要求,就應該評上,並不應該有名額限制。

打個比方說,運動員也有技術等級,運動成績多少是二級運動員,多少是一級運動員,多少是運動健將,簡單明瞭。

比如,百米跑進十秒,肯定就是運動健將。

但如果有名額限制,很可能新隊員破了世界紀錄,仍然還是二級運動員.

這顯然是非常荒唐的。

作爲評價專業技術能力的一種標準,對專業技術人員劃分不同的職稱,這沒有問題。

但人爲規定一個學校必須有多少高級職稱,多少中級職稱,名額超了能力再強也評不上,這不應該。

04

因爲評職名額限制出現的悲喜劇,我們見到的已經太多。

比如去年年底,河南潢川縣第四中學在評職稱的時候,學校得到了4箇中級職稱的指標。

一位教育教學成績突出,排在前4名的女教師因爲懷疑校領導篡改教師職稱評審成績,害怕自己不能百分之百評上而情緒失控,在全體會時站在桌子大罵校長,雙方一度發生了肢體衝突。

這雖然是極端事例,但也反映出現在職稱評審中的矛盾之深。

說實話,雖然絕大多數教師不敢站在桌子上罵校長,但心裏的怨氣比那位女教師一點都不少。

毫不誇張地說,現今的職稱制度已經顯示了較大弊端,甚至可以說已經開始阻礙教師的專業發展,對教育教學起到了負面作用,甚至成爲學校各種矛盾的根源。

05

經歷過評職的教師都知道,那絕對是一種折磨。

評不上的是滿腹怨言,評上了也都身心疲憊。

而老師們評職不易,真的不是因爲老師們能力有多麼低,而是人爲的設限太多,無用的程序太多。

真的希望,不管是縣城教師還是鄉村老師,教師評職不再受名額限制,只要到了年限,夠了資歷,符合條件的老師們直接晉升就好。

也希望能夠簡化評職程序,經過必要的審查,填表發證就好,不用交那麼多看似重要實則無用的材料。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讓優秀的老師們爲了幾個評職的名額拼得你死我活,浪費了寶貴的精力,傷害了同事間的感情,這是一種無謂的消耗。

放開評職的名額限制,讓老師們不再爲這些與教學無關的事情耗費大量精力,我們的教育才能健康發展。

寫在最後:

職稱之於老師就是無言的痛,深深牽動着老師敏感的神經,關於教師評職,見多了怨聲載道,憤懣不平,心酸滿腹。或許,教育主管部門真的該停下來想想,我們設定教師職稱制度的初衷了。

(來源:初中教師園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