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一涵分享辽宁博物馆造像

民族融合  魏晋风云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全国范围政权更迭纷繁。汉魏之际,辽宁境内“三郡乌桓”和公孙氏政权分别割据辽西和辽东,后都为曹魏所代。两晋时期,慕容鲜卑崛起于辽西,建立“三燕”政权,高句丽则占据辽东山地。南北朝时期,辽宁东部地区被高句丽占领,辽西地区则先后经历了北魏、东魏、北齐政权。这些政权和民族间的碰撞、兼并,加速了经济文化交流,为华夏文化注入了活力。

曹操北征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远征乌桓,奔袭柳城。双方在白狼山决战,曹军大获全胜,乌桓降汉达20余万人。曹操自柳城回军,经渤海之滨,遥望碣石,写下千古组诗《碣石篇》。

公孙割据

东汉晚期,宦官与外戚争权,黄巾起义冲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天下分崩离析。辽东太守公孙度自称“平州牧”割据辽东,在中原纷争动乱的时代背景下,维持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中原贤士纷纷避居辽东。从公元189年到238年,公孙氏三代割据辽东达半个世纪,终为曹魏所代。

慕容鲜卑

东胡族系的鲜卑慕容部在曹魏初入居辽西,于公元294年定都“棘城”,其后在与鲜卑宇文、段氏两部及夫余、高句丽的相互攻战中逐一取胜,于337年建国前燕,342年定都龙城(今朝阳)。350年开始进军中原,与后赵、冉魏、段氏、匈奴、前秦等政权一争雄长。370年灭于前秦,于384年复国为后燕,退保辽西。至409年后燕为汉人冯跋建立的“北燕”所取代。北燕亡于436年。

北魏营州

公元436年,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据有辽西,在“三燕”龙城(今朝阳)始置“营州”。此地北接契丹,东邻高句丽,为北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重镇,鲜卑文化与汉文化在此进一步融合。同时,佛教在“三燕”的基础上发展演变,向东传播。现存的义县万佛堂石窟,为分布最北的北魏石窟,反映了当时佛教艺术的发展水平。

高句丽

高句丽于公元前37年立国,后定都“纥( hé)升骨城”(今本溪桓仁县五女山山城)。公元3年,迁都“国内”城(今吉林集安),5世纪初占据辽东、玄菟两郡, 427年迁都平壤,直至668年唐收复辽东。高句丽在辽东地区留下的遗迹遗物,生动地展示了这一世居“高山深谷”的古代民族,在吸收中原和邻近民族文化基础上形成的独特文化面貌。

朝阳北塔,位于辽宁省朝阳双塔街北端。因市内原有三座古塔鼎足而立,依其方位,俗称东塔、南塔、北塔。朝阳北塔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公元485年前后),是北魏文成明皇后冯氏在三燕龙城宫殿旧址上,为其祖父北燕王冯弘祈寿冥福和弘扬佛法而修建的“思燕佛图”(十六国的前燕、后燕和北燕均曾都于龙城,因此朝阳有“三燕故都”之称)。“思燕佛图”为木构楼阁式塔,后毁于火灾。

朝阳北塔的第一身世

朝阳古称龙城,是三燕(十六国时期的前燕后燕和北燕)时期的都城。前燕为鲜卑慕容氏所建,慕容鱿于东晋咸康三年(337)称燕王,并于咸康七年(341)营建新都龙城(今朝阳古城),《晋书·慕容铣载记》(东晋永和元年,345年):“是由黑龙白龙各一,见于龙山,铣亲率群寮观之,去龙二百余步,祭以大牢而龙交首戏翔,解角而去。鱿大悦,还宫,赦其境内,号新宫曰和龙、立龙翔佛寺于山上。”至此,龙城成为燕国国都之始。说明慕容鱿为首的鲜卑贵族开始崇拜佛法,佛教逐渐流行。

前燕于晋太和五年(370)被崇佛的前秦苻坚所灭。至太元九年(384)慕容垂建立后燕定都中山,隆安元年(397)移都龙城,史称后燕。后燕统治者贵族等都基本崇信佛法,敬重沙门,并建佛寺。北燕为鲜卑化的汉人冯跋所建,西燕灭后,冯跋东徙龙城,为后燕禁卫军将领。慕容熙荒淫无道,407年4月冯跋杀他后,拥后燕主慕容宝之养子慕容云为主,冯跋为特使。409年10月云被其宠臣离班所杀,冯跋又杀离班,自称燕天王,仍以燕为国号,都为龙城,史称北燕。

北燕时期佛教兴盛,高僧继起。据《高僧传》等史籍所载,北燕高僧有达5人之多,北票西官营子发现北燕冯素弗之墓“出土一件压印佛像纹饰的山字形金饰,证明北燕冯跋弟冯素弗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因此著名佛史专家汤用彤先生认为‘北方佛法三宝兴隆之地,当推凉、燕、其实据在幽燕者冯氏(史称北燕)……”’。可见北燕统治不仅自己信奉三宝,而且还大力提倡扶持佛教。而从北塔下面的8米多高的夯土台基和东晋风格的龙风形柱础石等遗迹,可以看出它就是前燕慕容铣建造的和龙宫殿基址。和龙宫成了北塔的第一世身。

朝阳北塔的第二身世

朝阳北塔的第二世身应该是北魏时期的“思燕佛图”。北魏孝文帝太和年前(485—490)文成文明皇后冯氏在三燕龙城和龙宫殿旧址上建造了七层木塔,“思燕佛图”。据《魏书·皇后列传》,文成皇后冯氏乃北燕王冯弘子朗之女,临朝听政之时,于孝文帝太和年间(480)为了祭奠先祖弘扬佛法“立思燕佛图于龙城,刊石立碑”。这也是北魏王朝在东北地区建造的唯一一座皇家佛寺,后毁于火灾。

塑佛头像

北魏(386~534年)

残高8、宽5厘米

朝阳北塔建筑遗址出土

辽博北魏造像

明  (公元1368—1644年)

高139厘米

此尊呈比丘相,圆睁双目,面相威严,棱角分明。内穿交领僧衣,外穿通肩式袈裟,以丝带束于腰间。衣纹厚重流畅,裙下摆自然搭于台座上。左手结法印,右手置腿上抓大衣一角,极其出色地突出了布料的质感。结跏趺坐姿。台座为岩石状高台座。罗汉是佛教造像的主要题材之一,形象仿照现实生活中的僧人特点,以印度僧人形象为多。光头,无肉髻,身披袈裟或大领僧衣。相貌不一,手法或夸张或写实,神韵生动。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乐艺会延伸阅读

北朝艺术精华:申一涵分享大同市博物馆与北朝艺术博物馆选赏

辽佛开会:申一涵分享辽宁博物馆金铜辽佛及其他

刘韬:一方辽代酒务官印《黄龙府酒务记》

细赏西安博物院隋董钦造阿弥陀佛等金铜佛像

《东去西来:11—14世纪藏传金铜佛像精品展》

越地宝藏—100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海德分享浙博大展

鬼方分享《观照自在中国古代观音造像艺术展》上篇

宫廷造办艺术:南博《走近佛前》清宫金铜佛像上

像由心生:彩塑艺术家史延春塑造的巍巍诸神

周倜博物馆分享系列:《河北省博之不朽的古中山国篇》

史延春:传承与创作是我的艺术宿命

唐宋之间:徐州云龙山摩崖石刻

安岳石刻盛宴之:华严洞、毗卢洞与圆觉洞

"雪域瑰宝—西藏文物展"饕餮盛宴

白马:走近邺城--临漳佛造像博物馆精品展(下)

白马:走近邺城--临漳佛造像博物馆精品展(上)

保利艺术博物馆石造像大赏

长安佛光,宝相庄严:木一古美术分享西安博物院下

河朔名寺正定隆兴寺大佛与石雕力士:大佛分享

首都博物馆宗教艺术文化展(壹)

吉泉斋藏品赏析之:狻猊莲花香薰

分享:四家博物馆藏五代宋辽线刻镜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出土定窑瓷器精萃

吉泉斋藏品赏析:十五世纪永宣风格释迦牟尼

吉泉斋藏品赏析之:狻猊莲花香薰

金佛光明:刘雍金铜佛像藏品大赏

太阳很大古美术:佛陀之衣

《圣塔佛光:金陵长干寺地宫出土文物展》

震旦博物馆:犍陀罗造像欣赏

是隋,在敲打我窗!(美奂美仑上博西博隋佛组合双璧遥映)

安岳石刻盛宴之:华严洞、毗卢洞与圆觉洞

好泉分享:《梵天东土并蒂莲花--公元400-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大展》印度篇

好泉分享:《梵天东土并蒂莲花:中印雕塑艺术大展》中土篇(上)

好泉分享:《梵天东土并蒂莲-印度中国雕塑大展》中土篇(中)

好泉分享:《祈福新年,梵天东土并蒂花开大展》中土篇(下)

无死角视觉拥抱:上博三大神王石雕在此!

周倜博物馆分享系列:《河北省博之不朽的满城汉墓篇》

大宋蜀生活:国家博物馆藏宋石刻专题欣赏

永恒的告别,凝固在西南宋代——大足石刻释迦涅槃圣迹图

无死角视觉拥抱:上博三大神王石雕在此!

北朝来龙,结穴隋唐:西安碑林佛首系列

每一份慈悲,都有来自北朝的孕育:西安碑林佛首系列续篇

像由心生:彩塑艺术家史延春塑造的巍巍诸神

郑州大海:暮霭中的宋陵,一千年太短

共赏世界级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雕塑之一

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可按右上角“乐艺会”订阅。

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

欢迎转发。欢迎关注订阅。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