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实话,这的确是一种可能,甚至有可能A股引领16日反弹,但股市没有如果,如今的走势就是事实,而且单纯货币政策真的无法解决疫情的恐慌和随后的经济,需要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对疫情的实质控制。尤其是从3月中旬开始,我们看到道琼斯期货指数每天早盘不是涨停就是跌停,直接影响到了A股市场中资金的情绪,其哪怕是这一天取得胜利,但次日早盘直接受到外盘影响大幅低开,也是前功尽弃,所以近期资金甚至完全跟踪道琼斯期指走势(这也是为何近期解盘,频频图解这一因素的原因,否则市场涨跌因素在股民视野之外,很难发现)。

最近一周,我们看到了美股的极端走势,道琼斯期指更是不涨停就跌停的走势,说明市场情绪的蹦极,这样的情绪在不断地向A股传染,我们也看到了A股市场往往会因为期指走势而直接带来涨跌的交替。这样情况该如何看待呢?尤其是我们看到这一次巴菲特频频出手,但结果并不好,这样的行情,该如何度过?作为股民,我们要如何分配自己的仓位,以及做好功课的应对呢?实际上,中美股市正在迎接又一次重要拐点出现,之前2009年和2015年是两次重要的选择。2018年之后有过几次选择,但这一次2020年3月是重要的大拐点。

外盘与A股趋势的异同

如图,总结了在美联储在3.16日将工具箱中所有工具倾囊而出之前,各国央行的动作,可以说中国央行是表面上看动作最小的,但从股市角度,实际上货币政策动用越少的国家,反而效果越好一些。甚至,有投资者说假如美联储没有降息至零或新的QE政策,很可能不会引发这一波新恐慌。说实话,这的确是一种可能,甚至有可能A股引领16日反弹,但股市没有如果,如今的走势就是事实,而且单纯货币政策真的无法解决疫情的恐慌和随后的经济,需要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对疫情的实质控制。

另外一张图更有意义:那就是美股走势和疫情的对应图,疫情因素才是关键,美联储的接连动作,放在平时没错,但疫情引发的恐慌,这个无法平抑市场情绪,这才是核心。所以,疫情方面是美股和欧洲股市的关键。这就决定未来一段时间,欧美股市等依然是一种煎熬的状态,其需要处理的是疫情,以及疫情随后产生的很多因素。这方面不解决,欧美股市必然还是在这样蹦极走势之中。

对A股来说,疫情控制让市场有了一半的底气(这也是为何A股整体调整幅度远小于外盘),但还差一部分,无法真正消除市场的恐慌。尤其是从3月中旬开始,我们看到道琼斯期货指数每天早盘不是涨停就是跌停,直接影响到了A股市场中资金的情绪,其哪怕是这一天取得胜利,但次日早盘直接受到外盘影响大幅低开,也是前功尽弃,所以近期资金甚至完全跟踪道琼斯期指走势(这也是为何近期解盘,频频图解这一因素的原因,否则市场涨跌因素在股民视野之外,很难发现)。消除这样的因素,一方面是需要时间考验的堆积,另一方面需要靠我们自己的经济数据。

因此,A股要想走出一波行情,那就是要看3月份经济数据,这是非常重要的,1-2月份数据还是可以的,而3月份复工数据一旦出炉,其实能马上让消除市场大部分的恐慌因素。毕竟,海外市场波动更多只是对A股运行形成短期扰动,核心还是要关注国内的经济政策周期。所以,4月中旬是A股一个重要节点。所以,再次之前,A股不是要上攻到多少点,而是说夯实基础,让外盘连续恐慌的情绪在不断地考验中消化。

我认为越是所有人都喊着恐慌,悲观论的时候,我们越要用常识和逻辑去推断、跟踪数据,不盲目迷信恐慌言论,还要想好应对的办法。最恐慌的时期,更不能做出最恐慌的判断。这次并不是什么金融危机,更不是经济危机,“看多不顾短期风险,看空而不考虑A股和全球金融体系”都是非理性的。玉名认为作为股民,我们明白这个时候我们要规避的是什么,概念和非逻辑支撑的;也能明白,从中长期角度能得到不少优质品种的更低的价格,甚至有些要低于2016年1月时的价格,这是好事儿,又一次中长线的机会点;而但短期不少硬核逻辑品种的波段是非常清楚的,只是我们按照“等待——伏击——兑现”的循环。

接下来,我先总结中美股市几次大的拐点;然后给大家按照这样的思路,分析年报金股中模式,让大家熟悉这样做波段的节奏。很多时候,不是你在股市时间长了,经验就有了,而是需要你不断地去琢磨市场,研究市场的逻辑,然后形成模式,有一些经验反复使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