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人员正在现场进行讲解,其间不断有黑渣土车被探头抓获 摄/记者 洪雪

法制晚报讯 (记者 洪雪)“11月28日通过远程视频发现,你单位某号牌的车辆上线冲洗不到一分钟就下线了,车上还有明显的渣土,现责令你单位立即整改……”昨天下午3时20分,东坝一工地负责人兜里的手持终端“嘀嘀”响了起来,打开一看,电子版“施工工地治理违法行为责令改正通知书”已经传到终端上,一张附带的现场图片清楚地显示车上有渣土痕迹。该负责人立刻让工作人员将车开到洗车池重新冲洗,不到十分钟整改完毕后的一张照片直接上传,反馈回指挥后台 。“这套智能监控视频系统上线后,解决了执法后置、整改滞后的问题。现场问题能瞬时抓拍记录,通过生成电子版通知书,责令当时整改。”朝阳城管综合执法队队长高志广在监控大屏幕前,介绍起这位刚刚上线试运行的“新伙计”。

据介绍,朝阳城管执法部门执法范围覆盖全区226个大中型施工工地。每个工地在原监控系统中增加3个摄像头,24小时监控及智能识别,实现对非法运输车辆自动识别报警、对车辆冲洗不达标问题现场取证通报以及实时监管工地“门前三包”。

同时,平台录入全市531家渣土运输资质单位台账、3052个运输车牌照数据以及渣土和建筑垃圾消纳手续台账、混凝土搅拌站台账。一旦发现录入系统之外的“黑车”,就会实时报警。

昨天14时21分,记者在指挥平台前釆访时,系统界面突然蹦出一个警告。显示金泰丽富嘉园工地的一台渣土车在驶出现场时,车轮清洗时间不够。“按照规定,清洗时间不能少于1分钟。低于1分钟系统就会报警。”果然,系统抓拍照片显示,车辆在洗轮机停留时间为14时20分56秒,离开时间为14时21分02秒,不够1分钟!

很快,另一个工地也发出警报,一辆不在系统名单内的渣土车被摄像头识别发现。

据介绍,系统报警后,将自动将整改信息同步发到施工方的手持终端上。施工方须即刻进行改正,之后反馈信息和整改后图片上传回系统,由后台审核通过。“现在200多个工地的问题,一天能同时解决。”工作人员感叹道。

高志广介绍,该平台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对瞬间发生的违法形态24小时全面监管。像朝阳区五环外、城乡接合部,举报量较多的道路遗撒等问题,智能设备启用后,可以零死角全面监管。

同时引入的信用分体系,对企业违法次数分四级预警,根据被处罚次数,两次停工、三次停标、四次纳入黑名单。实时形成分数榜单,并在施工前告知会上提供给甲方、总包作为选择参考。

(责任编辑:唐明梅 )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