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長錢”入市路線圖更加清晰)

□本報記者 費楊生

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再傳重磅信號:中長期資金入市有了更加清晰的路線圖。證監會21日召開的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社保基金和保險機構座談會明確提出,將從轉化存量、引入增量、優化環境入手,逐步推動提升中長期資金入市比例。這意味着相關政策舉措將適時出臺,資本市場向好預期將進一步穩固。

“長錢”入市的制度環境進一步優化。在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的引領下,資本市場改革逐步深化,基礎制度、市場生態、交易制度便利性等都在逐步完善,增強了“長錢”“願意來”的主動性。近期一個突出表現就是,外資入市便利性增強和積極性提升。外匯局取消QFII、RQFII投資額度限制,證監會將修訂QFII、RQFII相關規則,擬將兩項制度合併,並放寬准入條件,擴大投資範圍。國際主流股市、債券指數將A股和中國債券納入,境外資金投資中國股市和債市的空間將進一步提升。

“長錢”入市的政策路線圖更加清晰。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歷來都是資本市場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此次資本市場深改的重要任務。但與以往更多強調“引入增量”不同,此次改革明確了“轉化存量”、“優化環境”的重點。特別是在轉化存量方面,發展權益類產品與扭轉機構投資者散戶化“雙管齊下”,將大大推進現有短期交易型資金向長期配置力量轉化。就公募基金而言,目前股票基金份額佔比不高,貨幣基金、債券基金份額較大。對此,監管層已經釋放鼓勵權益類基金髮展,提升主動投資管理能力,注重中長期投資的信號。

“長錢”入市的更多利好政策值得期待。綜合業內觀點和市場預期,主要包括但不限於:一是推動完善鼓勵中長期投資的稅收優惠政策,持股時間越長稅費成本越低。二是推動放寬社保、保險等資金的入市比例和範圍,推進公募基金納入個稅遞延商業養老金投資範圍,放寬中長期資金參與私募證券基金的限制。中長期來看,在養老體系改革中統籌考慮股市、債市投資問題,有利於從制度上穩定資本市場資金來源。三是完善金融產品評價體系和投資機構業績考覈,突出長期業績導向。在分類監管上,將更加支持主動管理能力強、綜合投資本領高的機構。

資本市場發展與“長錢”入市投資相輔相成。當前,資本市場制度優化步入密集落地期,改革紅利在加速釋放,將進一步推動上市公司質量提升,改善市場投資文化,爲“長錢”“願意來、留得住”創造更好的市場環境。而“長錢”投資者專業能力的提升,市場穩定器作用的發揮,將進一步激發資本市場的財富效應,提升市場運行效率。“衆人拾柴火焰高”,在市場主體的共同努力之下,“長錢”穩定入市、有效投資值得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