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昝秀麗

新“國九條”和證監會退市意見4月12日出臺,交易所相應修改股票上市規則。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本次退市規則修改着眼於提升存量上市公司整體質量,通過嚴格退市標準,加大對“殭屍空殼”和“害羣之馬”出清力度,精準出清劣跡、績差風險公司。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爲,退市新規在2020年改革基礎上,進一步嚴格重大違法退市適用範圍,以更嚴的證券監管執法打擊各種違法“保殼”“炒殼”行爲,並提出健全退市過程中的投資者賠償救濟機制等,將精準加大對“殭屍空殼”和“害羣之馬”出清力度,削減“殼”資源價值,強化投資者保護,着力構建進退有序、及時出清的市場格局。

精準出清劣跡績差公司

本次退市規則修改,重點是打擊財務造假、資金佔用,並結合實際情況,適度提高了主板虧損公司的營業收入退市指標和主板公司的市值退市指標。

據測算,滬深兩市明年適用組合財務指標觸及退市的公司家數預計在30家左右;明年可能觸及該指標並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司約100家,這些公司還有超過一年半時間來改善經營、提高質量,2025年底仍然未達標準,纔會退市。市值指標方面,滬深兩市當前僅4家主板公司市值低於5億元,科創板、創業板暫無公司接近3億元市值退市指標。

證監會上市司司長郭瑞明表示,退市監管的原則是“應退盡退”,沒有也不應該預設數量。下一步,證監會將認真執行新的規則,努力實現“退得下”,“退得穩”。

在業內人士看來,退市新規對各退市情形設置了具體的指標,“出清”的範圍清晰、明確,同時漸進式設置了緩衝期,誤認爲所有“小盤股”都將受到影響,實爲誤讀。

引入分紅不達標實施ST安排

新“國九條”與證監繫統一系列配套措施及徵求意見稿對上市公司分紅規定做出了重點安排。其中,對分紅不達標上市公司提出約束措施,不同板塊設置不同規定,將多年不分紅或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納入“實施其他風險警示(ST)”的情形。

業內人士認爲,分紅不達標實施其他風險警示(ST),主要着眼於提升上市公司分紅的穩定性和可預期性,重點針對有能力分紅但長期不分紅或者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需要指出的是,ST不是退市風險警示(*ST),主要是爲了提示投資者關注公司的風險。公司如僅因此原因被ST,並不會導致退市;滿足一定條件後,就可以申請撤銷ST。

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近日有部分市場人士根據新修訂規則中的分紅金額標準,測算得出“A股將有1000多家公司將因分紅金額低而被ST”的結論。

根據新規及專業人士測算,前述分析方法和結論存在錯誤。實施ST針對的是有盈利的企業,即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淨利潤爲正值且母公司報表年度末未分配利潤爲正值的公司。在判斷實施條件上,只有當三年累計的分紅比例(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累計現金分紅總額低於最近三個會計年度年均淨利潤的30%)和分紅金額(主板爲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累計分紅金額低於5000萬元,科創板和創業板爲3000萬元)均不滿足要求時,纔會被實施ST。

規則設置的條件,充分考慮了科創板和創業板企業研發投入大,部分企業仍處行業發展早期的特點。對於研發強度大(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累計研發投入佔累計營業收入15%以上)或研發投入大(三年累計在3億元以上)的企業,即使分紅未達到上述條件的,也不會被實施ST。

根據現有財務數據初步測算,預計有80多家公司會觸及ST標準。此外,考慮到目前年報披露尚未結束,且規則至2025年才首次適用,預計將促進公司通過分紅回購等方式增強投資者回報,實際影響家數會更少。

業內人士普遍認爲,現金分紅是上市公司回報投資者的最直接、最有效路徑之一,證監會近年來持續完善分紅監管制度,在公司自治基礎上,從信息披露監管、限制分紅不達標控股股東減持、新增對分紅不達標上市公司提出約束措施等方面強化約束,將持續引導上市公司增強投資者回報水平。

市場生態持續優化

記者梳理發現,退市新規大力削減“殼”資源價值等背景下,不少績差股正在被投資者“用腳投票”,市場生態持續優化。

華泰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以表示,退市新規一方面支持上市公司之間吸收合併,引導公司主動退市;另一方面加大對重組上市的監管力度,提高現場檢查覆蓋面,打擊“假重組實炒殼”行爲等,將多措並舉降低“殼”價值。

深圳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呂成龍提醒,退市新規下,不具備持續經營能力的“殼”公司將加速出清,以往“養殼”“炒殼”等市場亂象將得到有效遏制。投資者也需摒棄跟風炒作,遠離非理性的“殼”公司炒作亂象,維護自身投資利益。

“市場要規避的是那些潛在退市標的,而博弈的另一面,自然是業績好、估值低、現金流充沛的好公司。”資深市場觀察人士洪榕表示,未來基本面不好的公司只會越來越難獲得市場資金的關注,而擁有行業領先優勢或者門檻的頭部公司則會不斷被資金覆蓋和擁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