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这里是110

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

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时刻,只要拨打这三个数字,就一定会有人回应你,这就是110。三尺办公桌,一部电话,一个记录本,千篇一律的电话对答:您好,这里是110指挥中心,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这就是我们工作的全部。在入警之前,我无数次地憧憬过未来工作的场景:疑影重重的案发现场,惊心动魄的追踪时刻,刀光剑影的擒凶场面,在这里,都没有出现。我觉得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太遥远了,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我们工作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在这里,每天我们接到的报警电话大约有200个,一年将近七万多个。一开始我和其他人一样,觉得这个岗位不就是简简单单接个电话么。

可到了这里,我才知道每天接到的近200个电话中,这样的电话占多数:“喂,110啊,我家孩子又逃课去上网了,你能不能帮我教育教育他”、“喂,110啊,我家水管爆了,你快点派人来帮我修呀”、甚至还有一些稚嫩的孩童打来电话说:“110呀,我偷东西了,快来抓我呀”。

每当这个时候,我们的接警员都特别无奈,但就是这种非紧急、非警务的电话,却占到了我们接警总量的近七成。

作为一个接警员,接好一个电话容易,但接好几万个电话并不容易。很多接警员在这个岗位上哭过,她们被指责、被误解、甚至被威胁。

在这里,没有花前月下,只有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不间断的坚守;在这里,没有节日假日,只有不分昼夜的轮流值班;在这里,哪怕平均每7分钟就要接一个报警电话,哪怕嗓子早就累得说不出话来,但是,只要拿起话筒,我们就要做到耐心倾听,热情回应。

这些话

让我们只说给需要保护的人听

我常常问自己,110究竟是什么?难道真的只是接个电话、派派警这么简单么?每一个电话短的不过十几秒,最长的也不过十几分钟,但我们永远不知道电话的那头在发生些什么,又即将发生什么。

那是去年深冬的一个下午,我们接到了一个电话,报警人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喂,110吗?杀人了可以找记者吗?我想杀人”。当时接警的是同事宋霞,报警人说话有点语无伦次,宋霞想这会不会又是一个精神病患者打来的骚扰电话,她接着询问报警人:“大爷,您是不是遇到什么难事了,您给我说说,我来帮您想办法?”啪!话还没说完,电话中泣不成声的老人就挂断了电话,多年的接警经验使宋霞意识到这可能不是一个骚扰电话,她赶紧给老人回拨了过去,这才问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老人姓欧阳,住在江南城区,因为恼恨儿子和儿媳妇的不孝顺,便产生了杀人泄愤的念头。听罢老人的诉说,宋霞一边耐心劝说老人,一边适时地向老人讲明冲动将要承担的法律后果。在宋霞的劝说下,老人的情绪逐渐平静了下来,他表示不会做傻事了。放下电话后,我们立刻向领导汇报,在领导的指示下我们和老人所在的社区民警取得了联系,社区民警通过上门走访调处,将这一家庭矛盾进行了及时妥善的化解。

事后我在想,如果当初我们把这个电话当做一个普通的滋扰电话来处理,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也许老人只是一时的烦闷情绪无法舒缓,想找个人聊聊天,也许老人挂掉电话的下一秒就会冲进厨房拿起菜刀,谁都不敢细想。

不止是欧阳老人,我们帮助过无数个找不到家的儿童及老人,救助过不少想要轻生的群众,协助实战部门抓到过各类犯罪嫌疑人,也调解过许多可能演化成重大案事件的矛盾纠纷,诸如此类的事情太多太多......

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我也逐渐明白了,我们这儿绝不仅是简简单单地接个电话,岗位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足够的责任心、耐心以及爱心;我们的接警员手里握着的也不仅仅是话筒和电话线,更是一条生命热线。

人们常说,“有困难找警察”,找警察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拨打110。正是因为我们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每一位群众,110才成为群众潜意识里最习惯的存在。

不管台前幕后,不管一线二线,我们坚信群众的事情无小事,群众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虽然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每个接警员都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我们会始终秉持着“人民警察为人民”的信念,坚守在电话的这头,用我们手中的生命线,去守护百姓的平安!

全市动员 扫黑除恶

市扫黑办举报电话:0736-7755110

供稿:鼎城公安

编辑:覃筠

审核:张枫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