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池風光秀美(資料圖片)記者 竇翊明 攝

煙雨朦朧中,野鴨在護城河裏盡情嬉戲,來回穿梭的畫舫裏,遊客們忍不住用手撩起碧綠的河水,享受“人在城中、城在水中”的和諧美景……不久前的西安國際馬拉松賽上,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不僅驚訝眼前的“北國水鄉”,更對於西安美麗的生態環境羨慕不已。

這些都是西安環保改善的縮影。這一年來,隨着我市落實河長制、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讓西安的天更藍、水更綠,一個宜居宜業、生態優美的國際化大都市躍然眼前。

全面落實河長制打響水污染治理攻堅戰

如今,隨意走近西安任何一條河流,都能看到醒目的“河長公示牌”,上面不僅標註了河長職責、河庫概況、管護目標等內容,還特意標明瞭監督電話,接受社會監督。2017年西安在全省率先全面啓動河長制,吹響了打造綠水青山的號角。

此後,西安先後出臺了《西安市基層河長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各級河長的任命、巡查、培訓、考覈等事項。河長制推行以來,西安市市級河長累計巡查149次,區縣級河長累計巡查3924次,鎮街級河長累計巡查23175次。西安市還出臺了《西安市河流管理有獎舉報辦法(試行)》和《河長公示牌規範設置指導意見》,設立河長公示牌2018塊。截至9月底,我市共有河長3045名。其中,市級河長17名,區縣級河長134名,鎮街級河長289名,村級河長(巡河員)2605名。他們不僅自覺擔負起守護115條河流、2500公里河道的神聖使命,更是用忠誠守護一灣清流,留住美麗鄉愁。

結合河長制,今年2月以來,我市集中開展河流“髒亂差”和“黑臭河”問題專項整治行動。截至9月底,全市清理河道垃圾145萬立方米,初步清理“髒亂差”和“黑臭河”273段,拆除違建476處;維修道路29公里、堤防78公里、橋樑20座,河流“髒亂差”問題基本解決。

開展“清潔田園”專項行動打造美麗鄉村

如何保護好鄉村這片潔淨天地,我市出臺了《西安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2018-2020年)行動方案》(市辦字〔2018〕95號),開展“清潔田園”專項行動和農村綠化美化行動,全面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廢舊農膜等農業廢棄物回收、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糞污治理及資源化利用、植樹造林等工作。

記者從西安市農林委瞭解到,全市共完成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面積471.52萬畝,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95.3%。2018年全市計劃新建區域性無害化處理場2家,養殖場專用無害化處理設施3家,無害化處理病死畜禽11605頭只,並且初步建立起了全市畜禽養殖污染監管直聯直報信息系統,將全市460家規模養殖場信息全部錄入直聯直報系統,實現了對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實施情況、糞污處理設施配套情況、糞污綜合利用情況在線跟蹤監測。

此外,西安累計開展了1011個行政村的綠化工作,新增樹木1726.9萬棵,完成投資10447.79萬元,村莊林木覆蓋率達到25%的行政村比例爲51.4%,全市村莊林木覆蓋率達到26.62%。

用最嚴制度保護秦嶺生態環境

今年以來,西安農林部門以強烈的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認真履職盡責,嚴格執行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有關法律法規;堅持對破壞秦嶺生態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爲“零容忍”“無禁區”;用最嚴的制度、最大的力度,對秦嶺生態環境實施最嚴格的保護。

記者從市級相關部門瞭解到,我市林地規劃編制落界工作已全部完成,通過了省林業廳驗收。嚴格控制徵用佔用林地的範圍和規模,保護林地資源安全。此外,還制定了《秦嶺北麓違建拆除點植被恢復原則及驗收標準》。開展全市第一次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工作,爲編制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打基礎。

此外,我市制定《西安市2018年鐵腕治霾農林業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及18項專項行動方案,在秦嶺北麓生態保護區內開展種養殖業摸底排查。2017年底,秦嶺沿線的6個區縣(周至、鄠邑、長安、藍田、灞橋、臨潼)將秦嶺北麓生態功能區全部劃入禁養區加以保護。2018年2月23日,全市禁養區內養殖場戶全部清欄關停,其中涉及秦嶺保護區的約50個。(記者楊明)

來源:西安晚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