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安全成爲全黨、全國、全民的心事以後,國家採取了一系列的動作,如何喫得安全成了各媒體不能沒有的內容,是一場貨真價實的食品安全人民戰爭。

在人們擔心或質疑食品安全時,往往是重監管輕生產,甚至把監管者與生產者對立起來,從而忽視了提高生產者的素質,調動生產者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農產品生產源頭纔是關鍵!

從根本上來說,食品生產者的生產能力決定着我國食品安全的水平。而這種能力只靠高壓管理根本無法提高。高壓管理雖然是治理食品安全的方法,但過分地、單一地依靠這種方法就本末倒置了。我國目前的情況是,一提到食品安全問題,老百姓、監管部門喊打聲一片,並且相關部門確實也在嚴格執行處罰條例。但在這種情況下,問題解決了嗎?沒有。這種情況是爲什麼呢?因爲我國的食品原材料生產是千家萬戶的小生產,比如種地,農戶有2.6億戶,養豬有6000多萬戶養殖,規模小而散,監管難度大,這和我們的生產方式有關。

食品安全,農產品生產源頭纔是關鍵!

若要改善,一是推進規模化、標準化的種植、養殖,二纔是加強執法和監管。農產品質量安全既是產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