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實做投資回報計算的應該是公司財務人員和合夥人,對普通大衆來講,記住一個標準就好:如果一個基金絕對收益率5倍以上,即一塊錢能賺五塊錢回來,那就是明星基金。如果基金還沒退出,理論上也可以計算價值乘數,分子要變成有限合夥人LP收到的實際分紅加上未實現投資的價值,分母不變,還是投入的資本加上管理費。

專業、新銳、一線,我是投資人喬繼英Kelly。我將用國際化的視野、通俗易懂的方式、11年的親身經歷,帶你一起解讀投資和創業。

大家好,今天我們討論——判斷投資成功與否的量化指標。

投資不是靠忽悠能做的事,而是需要真金白銀,自然也就需要回報。畢竟,錢是聰明的,資本是聰明的。常有人問,怎麼知道一家投資公司好不好?聽說合夥人是世界500強出來的,是世界前三的諮詢公司出來的,是常青藤名校或清北復交出來的,應該靠譜吧?這時,我會說,冷靜,投資好不好,只看回報,要看數據。什麼500強、什麼世界前三、什麼名校,都是虛的,可參考但不能算數。只有回報,才能真實反映投資業績,纔是真實可信的。會諮詢不一定會投資,常青藤也不能保證投資賺錢,投資是高風險又殘酷的行業。問題來了,判斷投資好不好的量化指標到底是什麼?怎樣從數據看投資成功與否?

首先,投資得有一定規模。拿10萬去做投資,和拿10億去做投資,難度完全不同。有句話說:規模是回報率的敵人。好的投資機會有限,最好的機會就那麼一點,規模越大獲得超額回報率就越高。怎樣算有一定規模?早期投資,基金至少要有5000萬美元的承諾資本,也就是3億-4億人民幣的規模;中晚期的投資,每期的基金至少要有兩億美元的承諾資本,也就是10億-15億人民幣的規模。有一定規模,纔好談投資成功與否。然後,在一定規模基礎上,還有兩個指標參數,一個是絕對收益率,一個是相對收益率。

通俗一點講,收益就是賺了多少錢回來,是絕對的數字。相對收益率是賺錢能力怎樣,是個百分比;絕對收益率的專有名詞叫價值乘數,表達着每一塊錢能賺回來多少,基本上可以理解爲賺錢的倍數。比方說,一個基金的規模是3億,最後返還給LP(出資人)10億,那價值乘數就是10/3,約等於3.3倍。

但實際上算起來沒這麼簡單。基金都有管理費,賺回來錢還要在LP和GP之間進行分配。真正計算起來,在做除法時,分子應該是有限合夥人LP收到的所有分紅,分母應該是投入的資本加上管理費。這是整個基金退出時的算法。如果基金還沒退出,理論上也可以計算價值乘數,分子要變成有限合夥人LP收到的實際分紅加上未實現投資的價值,分母不變,還是投入的資本加上管理費。有些人會說,未實現的投資怎麼計算價值?這些都是浮雲,變數比較大。確實很難計算。我們可以用公司上一輪估值,反推之前投進去的錢到現在剩多少。一般投資公司在進行會計覈算時,會做一個係數表。

說了這麼多,比較燒腦,比較繞。其實做投資回報計算的應該是公司財務人員和合夥人,對普通大衆來講,記住一個標準就好:如果一個基金絕對收益率5倍以上,即一塊錢能賺五塊錢回來,那就是明星基金;如果一個基金絕對收益率10倍以上,那絕對就是超明星基金。我們提過,規模是回報率的敵人。能把幾個億妥妥賺五倍回來已經非常難,賺到十倍更是難上加難。別忘了,一般的基金是有存續期的,得在規定時間內實現收益,人民幣基金是5-7年,美元基金可能是8-10年。

數據自己會講話,我們看一下歷史上那些牛哄哄的基金到底獲得過多少倍的價值乘數。上世紀90年代,KPCB絕對是投資圈的耀眼明星。1994年KPCB的規模爲2.25億美元,基金整體的價值乘數是32倍。還有一個更牛的基金,中文翻譯爲標杆資本,1995年,它募了一個規模爲1.01億美元的基金,價值乘數是42倍,是歷史上價值乘數最高的一個基金。

有朋友會問:簡直是神一樣的存在,它怎麼賺到42倍的?答案是,他們投了500萬美元,獲得了25億美元的收益,這是500倍的回報。標杆的其他投資也很成功,比如投了10億,最後賺了42億。細心研究會發現,無論是KPCB還是標杆,創下高倍價值乘數,都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那個年代,是投資的黃金時代。谷歌和亞馬遜等一大批牛公司就是這時誕生髮展的——亞馬遜成立於1995年,谷歌成立於1998年。趕上好時代,對做投資非常重要。

KPCB,1999年成立了規模5.5億美元的基金,2000年成立了規模7.5億美元的基金,這兩個基金的整體價值乘數分別只有0.4和0.6,相當於投了一塊錢拿回四毛錢,是賠本生意。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一般來說,牛投資人成立的第一個基金回報都很高。爲什麼呢?因爲項目多,並且質量都很好。第一個基金一般都是小而美。比如標杆資本創紀錄的42倍價值乘數,就是他們的第一次基金。

再來看相對收益率,一般叫IR,也就是內部收益率。IR的大致原理就是,資金流入現值總額與資金流出現值總額相等、淨現值等於零時的折現率。聽起來比較繞口,我們解釋一下。這裏有兩個關鍵概念要弄懂,一個是現值,一個是折現率。相對收益率最簡單的概念和常識就是,錢或資本是有時間價值的,今天的1萬塊錢和十年後的1萬塊錢對你來說價值肯定不同。這裏牽涉到複利的概念。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這也是巴菲特賺錢的祕密,用複利來滾雪球。

大家聽過國王和麥子的故事吧?有一個農夫叫西塔,聽說國王要獎賞,他很狡猾地說,陛下,你只要在我的棋盤上賞一些麥子就可以了。國王一聽,賞麥子?這也太便宜了。西塔提出要求,在棋盤的第一個格子裏放1粒麥子,第二個格子裏放2粒,第三個格子裏放4粒,第四個格子裏放8粒,以次類推,後面每個格子裏的麥粒都比前一個格子裏增加一倍,放滿第64個格子就可以了。國王一聽,覺得好像很容易滿足,答應了。但很快,國王就發現,上當了,放到第28個格子,麥子已經超過1億粒,放完大約需要184467440737億粒。按1000粒麥子40克來算,國王想兌現承諾,需要7360億噸的麥子。2014年,全球小麥產量才7.25億噸。別說是賠上全國,就是賠上全世界都不夠。這就是複利。

什麼叫現值?跟複利相關,就是未來的錢在今天值多少錢。而折現率就是,把未來的錢算回今天值多少錢時用的利率。比如我把100塊錢存到銀行,年利率5%,明年就是105塊錢。明年的100塊錢,我用5%的折現率把它折回來,今天它就值95塊錢。這就是現值和折現率。

弄清楚這兩個概念後,再回過來講IR內部收益率。這是投資必須看的另一個重要的量化參數指標。直接點講就是,淨現值等於零時,現值折現率越高越好,說明賺錢能力強。假如IR是10%,那今天投資100塊錢,明年就值110塊錢;如果IR有50%,今年投資100塊錢,明年就是150塊錢。考慮到基金存續期一般有5-10年,IR的複利非常可觀。假設IR有30%,五年以後100塊錢就變成371塊錢了。十年賺十倍的IR是多少?是26%。也就是說,假如每年都有26%的回報率,一次複利遞增到十年以後就能賺十倍。當然,在實際計算過程中,還要考慮管理費,以實際投入資本來精確計算,而不是像上面舉的例子那樣簡單。

價值乘數和內部收益率,也就是絕對收益率和相對收益率,要結合來看。比如,A基金,第一年投資了100萬,第二年末返回了200萬;B基金,第一年投資了1000萬,第二年末返回了2000萬。這兩個基金的內部收益率,算出來都是百分之百,IR一樣。但顯然,我們更喜歡A基金。因爲在同等IR條件下,畢竟賺的絕對的錢是A基金更多。當你看到一個投資機構,想知道是否優秀,就問問他們基金的絕對收益和相對收益各是多少,或者直接問價值乘數和IR是多少。數字纔有說服力,價值乘數五倍以上就是優秀基金,十倍以上絕對是超優秀基金。如果年化26%,十年就是十倍回報。當然,我們別忘了,規模是收益率的敵人,規模越大,價值乘數和IR越高越好。

本期課程就到這裏,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