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位於江蘇無錫錫港路上方的312國道K135處高架橋發生橋面側翻事故,致3人當場遇難、兩人受傷。

究其原因,只能說雪崩來臨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無錫高架橋】

大家仔細看上圖無錫高架橋的照片,會發現在橋墩設計上無錫高架橋的橋墩爲單列柱子承重,這樣的設計往往橫向抗傾覆體系能力較弱,容易造成因爲荷載偏心而引發的橫向傾覆問題。

(偏心荷載)

在近年來,國內發生的橋樑事故中,獨柱墩橋樑,這樣的支撐結構穩定性往往會造成安全隱患。打個比喻,就像蹺蹺板一樣,貨車走側邊,容易失去平衡。

【不穩定的蹺蹺板】

事故發生的另一個原因是車輛超載,但是爲什麼一輛卡車的超載會對龐大的橋樑建築造成毀滅性的傷害呢?因爲共振!

【共振】

(當驅動力的頻率和物體的固有頻率相近時,物體振動的振幅也將增大,當驅動力的頻率和物體的固有頻率相等時,這時物體振動的振幅最大,稱爲共振。)

共振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它並不需要強大的破壞力,而是能自動進行能量的積累,這樣的話,就算是一羣人在橋上走正步,都會產生共振,甚至能引起橋樑垮塌.

事故發生後,2017年一篇題爲《無錫的快速內環高架還能用多久?》的微信公號舊文被大量轉發。

“這次事件最讓人無法釋懷的是,它似乎更像是一場早已被警示和預言的事故。”有網友這樣說道。

據說,蝴蝶輕輕地煽動一下翅膀,可以給地球的另一端帶來颶風。一個壞的微小的機制,如果不加以及時地引導、調節,會給社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最終毀滅我們的,是我們放任了那些壞的微小的機制,願逝者安息,生者反思!

(以上文章由建築雲學院註冊建築師講師靜靜老師和小編貓妹共同撰寫,更多建築設計免費課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領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