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央作出相关部署,打通媒体融合“最后一公里”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正在全国各地广泛展开。仅今年下半年,就有不少新的县级融媒体中心问世:

6月,北京市延庆区、朝阳区、顺义区、房山区、海淀区等融媒体中心相继正式挂牌成立;8月,安徽省涡阳县,甘肃省玉门市融媒体中心正式运行;9月,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河南省荥阳市,福建省永泰县融媒体中心也揭牌成立……

随着中宣部作出部署,2020年底基本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全国的全覆盖,并要求在2018年启动600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无疑为眼下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添了一把柴火。

但县级融媒体中心究竟应该怎么建?怎么用?如何在媒体融合“最后一公里”的道路上,真正形成全媒体发力的宣传新局面?相信有不少从业者至今依然云里雾里。

11月28日,2018中广联合会城市台地面电视联盟会议在成都召开。会上,多名城市台台长、融媒体中心负责人,以及行业专家就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运行的模式展开了探讨,也分享了不少实战经验。

同时,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成都市市县媒体融合服务中心正式对外发布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整体解决方案》。可以说,整场会议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了多种方案战术,值得业界参考。

县级融媒体中心对城市台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当前新媒体正在快速收割抢占用户,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地方广电媒体处境堪忧。一方面,广告创收持续走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传统改革的路子已经走不通了,只有顺势而为,调整新时期新闻传播的步伐,才能巩固当地主流媒体的地位和影响力。

有意思的是,在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不乏这样的声音:县级融媒体中心只是县级媒体的事,和地市级媒体没有关系。

此前就有行业专家驳斥了这一说法,认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重点并非在“县级”二字,而是强调它的“基层”属性。深化媒体改革,从最基层抓起、在最基层落实之后,更应该逐步影响并扩展到所有级别的媒体机构。

成都橙视传媒科技股份公司总经理余中同样认为,市级媒体应该主动拥抱县级媒体,积极参与到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中。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将直接影响并改变省级与地市级媒体现有市场竞争格局。

倘若地市级媒体能借力于自身的融媒体建设成果与能力,参与到所辖县区的融媒体建设中,形成互通互联,将发挥出更大的效应。譬如,后续市县两级媒体可以联合拓展智慧城市建设、文化创意等产业,这无疑是城市电视台转型发展的巨大机遇。

而为了有效地开展市县媒体垂直融合,实现市县媒体资源共享、融合共通、宣传联动,城市电视台在构建自身的融媒体平台时也要充分打破物理局限,统筹考虑“云端化”战略,做强自有平台的可扩展性、可服务性,要主动着力,为区域内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供平台、资源、人才、服务支撑,形成重大中心工作“上能全球传播,下能触达基层”的整体格局。

现今组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将来能够为开展多种业务提供现成的资源和支撑能力,实现业务的快速开发和部署,以顺应新的业态和新的用户需求,为僵化的传统媒体注入新的活力。

县级融媒体中心怎么融?

作为当前传统媒体改革创新的路径之一,可以说,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目前仍处于有试点探索,但无统一模式的阶段,相关的技术标准还待研究制订。那么在标准出台之前,究竟哪个模式更符合发展趋势,更合理更管用?成都市市县媒体融合服务中心的探索实践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在余中看来,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首先是要转变理念,强化用户思维,创新体制机制;其次是报台网融合,“中央厨房”解决多形态采编生产;最后是对外连接,多终端管理,双网络保障。

作为最早一批投入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城市台之一,成都台利用10年来积累的技术优势,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量身打造了一套整体解决方案,其核心理念是“三向融合”。

首先,通过横向融合解决生产问题——打通报、台、网技术平台体系,重设组织机构,全面整合报台网业务单元,设置全媒体记者、全媒体编辑、内容审核与技术保障团队,建立策、采、编、审、发及效果跟踪的生产流程,以移动优先,构建本土特色媒体品牌,做好党委政府喉舌、反映人民群众呼声。

其次,通过垂直融合解决传播问题——上接市级媒体、下拓街道村社,加强整合上下资源,联动开展创新策划,以全球传播为目标放大地方品牌和媒体影响力。

最后,通过跨界融合解决发展问题——建成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突破物理空间和运作理念的局限,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服务乡村振兴发展。

在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过程中,不同区县的基础实力、建设进程各有差异。基于此,成都市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整体解决方案提出了以“云服务”为主和“本地化部署+云服务”两种集约化建设模式,最大限度集约资源、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到建设层面,解决方案的核心即“3+N”的产品技术体系。以“中央厨房”内容生产系统及“融媒e管家”多终端管理系统为“双核”,分别生产与管理的问题。

其中,“中央厨房”可实现报、台、网之间文稿、图片、视频资源共享共通,满足即时收录、在线拆条、图像识别等融媒体、多场景下的内容采编生产需求;“融媒e管家”可实现指挥调度、信息汇聚、资源共享、数据处理、舆情监测等综合管理服务。

以全球视听内容分发网络和云安全防护网络为“双保障”,确保内容和服务特别是高品质音视频内容,在全球各地可以流畅、稳定、安全地访问、使用。

以县级各类融媒体终端与市级统筹部署的传播矩阵为“N终端”,最终实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双功能”。

同时,在该解决方案中还提出,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主动与中央和省、市媒体围绕中心工作、热点事件开展联动宣传,AR\VR、人工智能、全景摄像、互动游戏、网络直播等特色功能,为5G时代的融合传播开启新的窗口。

大数据收集及分析技术的加入,能让县级融媒体中心利用可视化大数据来不断追踪、评估传播效果,并反过来指导前期内容策划,形成内容生产闭环。最终形成线上线下一体,用户交互体验优化,多级媒体同发声的融媒体传播局面,进一步扩大主流媒体宣传半径,提高县级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市县媒体融合服务中心还将组建“橙视融媒学院”,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孵化更多专业运营人才,并开放市级“中央厨房”视频调用权限,实现市县两级视频资源共享融通,形成联合策划联动宣传的强大合力。

以县级融媒体中心为依托,还将把市级媒体已整合的电子政务服务、便民生活服务、智慧街道智慧社区特色服务等延伸到基层,服务群众,为县级媒体转型发展有效赋能。

县级融媒体中心大有可为

从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来看,自2014年开始,历经了早期的创新融合产品,到后来建设融合产品,到现在构建融合传播体系的发展历程。

基本经历了由表及里,由里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发展过程。过去通过产品的数字化、互联网化,创新产品,形成多终端多渠道,而现阶段单一媒体的建设发展已经不具备竞争力,必须要合纵连横,构建现代传播体系,而在现代传播体系中,县级融媒体中心就成为了基础。

这个基础不是简单地把新媒体项目再炒一遍冷饭,而是要将县级融媒体中心打造成县域综合智慧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连接政府(P2G),连接县域各行各业(P2B),连接县域用户(P2C),实现政务、商务、服务全连接。

想要达到这一点,最为关键的是需要“融”、“合”双管齐下。而当前最大的阻力,无疑是对于既往模式以及理念的守旧与观望。尽管在积极响应中央重要号召与指示之下完成了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规定动作,但全国范围来看,懒政思想也不乏存在,没有做到真正的颠覆与革新。对于真正更好地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无论如何,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一定会是中国传统媒体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变革举措,或能助力地方传统媒体重回基层主流媒体地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