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这才想起来,原来这事我以前也做过,兴冲冲买了指甲油回来,然而却发现自己实在是手残得不行而放弃,最后还是老老实实去美甲店找那些不手残的姑娘帮着做了。那现在想过来,连茄子都有长短粗细,人便同样有长短粗细,大自然的基因分配本来就是这么随机随意,偏偏要以人类这一种个体在某一个小时代的审美里去强加评价并为之烦恼,那不是挺荒谬可笑的么。

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差异化的个体,等待ta的闪光之处。

1

国庆假期从大阪机场走的时候,路过CHANEL免税店,在试用区顺手涂了一个指甲,是很秋天的那种红紫色,回来之后越看越喜欢,想着应该应景应季,把所有手指都涂上。

于是买了指甲油、洗甲水、护甲油一系列寄到家,等到再涂的时候才傻眼:别说像美甲店做得那么美轮美奂了,即使是单色单涂,最后也是每个手指都涂得很不均匀,而且总会沾惹到指甲附近的手指上。

再用卸甲湿巾擦拭,一不小心又把涂好的指甲给蹭掉一大块。

我这才想起来,原来这事我以前也做过,兴冲冲买了指甲油回来,然而却发现自己实在是手残得不行而放弃,最后还是老老实实去美甲店找那些不手残的姑娘帮着做了。

但指甲通常长得很快,又繁忙得没法经常光顾美甲店,最后往往也就长期的空白着无色的指甲——作为一个手残党,这也就是必然的选择。

我这个手残党的残,表现在方方面面:

老师给娃布置的手工作业,用黏土捏2个灯笼,我照着抖音上的教程,也只能捏出歪瓜裂枣的形状,捏个小马长得像小狗,捏个小狗长得像外形生物……

钉照片墙的画框,怎么比划,最后钉出来的,横平竖直,都没有一条线能对直的;

做菜的时候切土豆丝,粗粗细细,标准差十分之大,实在是切不出那种整齐划一的土豆丝作品;

……

所谓手残的原因,有可能是缺乏技巧历练,也可能真的是天生缺乏某一方面的天赋。

2

好在这个时代对「手残党」还是很宽容的。

指甲油实在涂不好,那就多花点钱去美甲店呗;

手工作品做不好,那就到万能的淘宝买呗;

钉照片墙,切菜煮饭,在O2O时代,一切自己搞不掂的,都可以非常轻松便捷地外包;

连作天作地的娃都很宽容,愿意接受我这样的手残党妈妈给她剪头发,尽管剪出来的刘海不是有一小侧太短了,就是发尾减得左边长右边短,然而娃不但从不讲究,而且还能过一段时间就能再长成很自然的样子……

何况,「手残党」残归残,但总也不可能所有场合都残。

例如菲爷好歹摄影是不错的,从构图到用光,有专业功底加审美意识,总能拍出些不同凡响的照片;

还例如,弹吉他也是不错的,长年苦练加上对乐理进行过一些钻研,总能举一反三地很快上手新曲目;

虽然手长得不好看,皮糙又肉多,但是会写文章啊,不一定大红大紫,但总有一小波尘世中人,能够感同身受,彼此消遣;

所以其实 不是 时代 对自己足够 宽容,是自己对自己有颗宽容的心。

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人人都能在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大自然塑造万事万物皆有目的,你最需要的勇气,不是驱使你战胜别人的勇气,而是不管其他人对你有何期望,你始终坚持做最真实的自我的勇气。

3

于是我突然很想讲述一个很「土味」的故事。

有一年放假回老家,外婆说在屋旁的园子里种了不少蔬菜,于是让我去摘几个茄子回来做晚餐。

我贪新鲜跑到园子里去摘茄子,第一次发现这种土生土长有机施肥的茄子,个体之间外形的差异实在是太大了——有的长得特别长,而有的又长得特别圆,还有的长的形状简直是不可名状……

港真,平常在市场、超市里看多了那些外形标准、整齐划一的茄子,在这里看到这一幕,还是颇有些震撼,第一次真正体味到个体的差异是如此之大,而且它的存在是如此的明显。

和我们现代化的城市环境里,一切东西都呈现着标准的工业化标准相比,这一幕显得如此特立独行,而这却又偏偏是自然界生物个体真正的本来面目。

茄子长得大大小小其实并没有什么所谓,出色的厨师自有他的解决之道:长条的适合切成薄片草,长得圆一点的,适合切成长条,长得再稀里古怪的,干脆就切成丁,热火烹油,最后都一样变成舌尖美味。

这个简单的土味故事却让我开始学会对很多事情释然,例如过去我一直介意自己的小腿太粗,穿短裙不好看。

那现在想过来,连茄子都有长短粗细,人便同样有长短粗细,大自然的基因分配本来就是这么随机随意,偏偏要以人类这一种个体在某一个小时代的审美里去强加评价并为之烦恼,那不是挺荒谬可笑的么。

你们有没有看过有些海鲜酒楼里养着的大只濑尿虾?为了让它显得不那么弓着背,硬是塞进矿泉水瓶里,强制伸直,只为了食用时显得体面一点。

若是对自己不宽容,费心机地去改变大自然原有的安排,是不是跟装进矿泉水瓶的濑尿虾一样惊悚又可怜?

4

你可能猜到了,费劲心力讲了这么多碎碎念,最后还是想讲回孩子教育的问题。

菲爷最近见到个朋友,神色憔悴,问怎么回事,朋友说,儿子打游戏打到已经休学半年,晚上不打到半夜也睡不着觉,白天上学便觉得头疼,体重也一下子飙升几十公斤;

这位可怜的妈妈因此只好也职场上休假半年,天天带孩子跑医院,从脑科看到神经科看到心理科,所有科室看遍也解决不了问题。

问题难道不出现在,任何特质的小孩,家庭和社会都总想按照整齐划一的标准去培养出一个社会成员产品:学校要好,功课要优秀,孩子要听话和乖。

假如这孩子真是特别擅长打游戏,何不加入电子竞技战队呢,菲爷的一个做电竞直播的客户,年年收入业绩增长150%以上,足见此行业潜力无限;

假如孩子并不是真的热爱打游戏,而只是沉迷于其中逃避现实生活,那么,是否应该帮助孩子去寻找真正能让自己感觉有热情、有为之向往的东西?而不仅仅是无法继续标准化学业教育,所以整个人就只能处于报废状态?

菲爷始终相信,人类有「向善」的天性和「好奇求知」的欲望,对于每一个孩子,上帝都为之赋予了一些天赋,靠着那些天赋,他们应该就能过上属于自己的有意义的、幸福的生活。

而这位妈妈在经历了各种无奈之后,也开始学会持有「宽容」的心态,慢慢去接受孩子不属于标准化教育体系一员的事实。

但愿她也能真正从这「宽容」之中,找到孩子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发掘他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引导他内在的欲望,从而自觉去探索、进步,寻找到有幸福感的生活。

-End-

你点的每个赞,都是对我的赞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