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外網評:俄土達成協議,解決敘利亞問題邁出關鍵一步)

內文圖.jpg

10月22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俄羅斯索契舉行會談。(圖片來源:東方IC)

在經歷了長達7小時的會談之後,俄羅斯當地時間22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就土敘邊境達成協議。根據協議,土耳其將停止軍事行動,給敘利亞庫爾德武裝“人民保護部隊”(YPG或SDF)150個小時撤出敘土邊境,俄土將在敘利亞北部進行聯合巡邏(敘北部重要城市卡米什利除外)。同時,兩國還決定採取聯合措施,預防恐怖分子通過敘土邊境迴流敘利亞,並協助敘利亞難民安全、自願重返祖國。

這份協議是在此前美國與土耳其達成的停火120小時協議到期之際達成的,在確定土耳其將會繼續暫停軍事行動的同時,也確定了土敘邊境將保持停火,相當於爲未來土敘邊境安全及敘利亞的和平進程確定了一份路線圖。

根據協議,土耳其將繼續停止在敘利亞北部的軍事行動,同時俄羅斯和敘利亞部隊將進駐土耳其進行軍事行動以外的敘東北部地區,協助庫爾德武裝撤離土耳其劃定的32公里“安全區”。這意味着土耳其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不會進一步擴大,庫爾德武裝撤出安全區,也避免了雙方擦槍走火的可能。同時,在庫爾德武裝同敘利亞政府軍結盟的背景下,協議也給了土耳其提供了一個“臺階”,可以體面地結束在敘利亞境內軍事行動,爲兩國之間徹底結束軍事對峙創造了條件。

協議也確保了未來敘利亞的統一與領土完整。自2011年敘利亞危機爆發以來,敘利亞就陷入了事實上的分裂狀況。此前在美國的支持下,敘利亞庫爾德人在敘北部地區事實上建立了“獨立王國”;土耳其支持的敘利亞反對派武裝目前也依然控制着伊德利卜省的大部分地區。在美國背棄庫爾德人後,庫爾德人面對土耳其的軍事壓力轉而與敘利亞政府結盟;根據協議,敘利亞軍隊將進駐到敘土邊境地區,這些都爲敘利亞政府重新掌控庫爾德控制區創造了條件,標誌着敘利亞重回統一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成果。

同時,協議強調支持敘利亞憲法委員會的活動,俄土兩國也同意在阿斯塔納框架下推動敘利亞問題的政治解決,可以說爲最終實現敘利亞的長治久安做出了政治保證。

而這份協議的簽署,也從一個側面表明當前中東地區局勢正在進入一個新時期,既所謂“後美國時代”。敘利亞問題的實質,是美俄等域外大國,以及伊朗、土耳其、沙特、以色列等地區國家在這一地區的激烈博弈;美國看似突然背棄庫爾德盟友的背後,則是其既定的中東戰略收縮政策。在這種背景下,俄羅斯在中東的實力相對上升,伊朗、土耳其等地區大國對地區事務的主導在加強。但另一方面,中東根深蒂固的民族、宗教、教派矛盾依然存在,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威脅也沒有徹底消除,地區國家與域外大國之間既有合作又有矛盾的局面也沒有改變。

隨着土俄協議達成,敘利亞局勢隨之發生的變化也是中東局勢變的集中展現。不過,雖然從目前的情況看,敘利亞危機的最終解決大概率即將達成,但中東局勢未來走勢如何,還需要考驗各方的政治智慧與政治決心。

netease 本文來源:海外網 作者:聶舒翼 責任編輯:杜碩_NB1255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