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元飾演的王大鳴(右)與童蕾飾演的趙艾挑戰40年時間跨度。

《那座城這家人》重組大家庭見證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 以小見大 聚焦震後40年

由童蕾、馬元、李建義、薩日娜等主演的現實題材劇《那座城這家人》將於12月2日登陸湖南衛視晚黃金檔。該劇在“唐山大地震”的故事背景下,講述了一個重組大家庭的親情愛情、悲歡離合,以小人物的命運見證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值得一提的是,男女主角都要面臨近40年的時間跨度,這也成爲他們在劇中遇到的一大挑戰。

年齡跨度挑戰大

該劇由唐山籍作家李焱的長篇小說《平安扣》真實改編,對於緣何出演這樣一部主旋律的作品,童蕾表示:“時下浮躁娛樂的因素太多,能靜下心來揣摩角色其實很不容易,看到這個劇本,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敬畏,彷彿親身走進唐山這座城,感受那個年代的悲歡離合,對演員來說,出演這樣一部有意義的作品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體驗。”劇中,童蕾飾演的趙艾因地震失去戀人,後遇到同樣在地震中“失去”妻子的王大鳴(馬元飾),於是一個由七個姓氏組成的九口之家正是組成,並在震後相互扶持……童蕾說,這部劇中並沒有情感很極致、很爆發的段落,幾乎都是生活流的狀態,二者恰恰是最難演的,“觀衆會認爲大起大落的戲更能體現演技,其實對演員來說那種戲是好演的,反而是越生活的、越細膩的狀態越難把握。”

從二十多歲演到六十多歲,這也是童蕾入行以來年齡跨度最大的戲,“其實年齡跨度大還不是最難的,最大的挑戰是到後面還有絕症部分的戲,而且比重還不小,有大量的臺詞,集中了大量的矛盾,因爲她生病後引發其他人的反思和愛,這些都需要她去回應。但是,如果按照正常的邏輯來說,癌症晚期的病人估計都不能說太多話了……那麼,我要用什麼樣的狀態來演,這是最大的挑戰。”

體驗生活感觸多

編劇陶陶爲了創作,曾在《平安扣》作者李焱的帶領下三次去到唐山,採訪了很多當地的人,有親歷者、房地產商、勞模,也有醫務人員,“他們中沒有一個人對生活有抱怨,全都是正能量的東西給我,他們把自己的苦難與傷痛都消化了,他們都是感謝這家人、那家人做了什麼。”

在體驗生活方面,男主角馬元同樣如此。爲了快速進入以及更加貼合礦工王大鳴這個角色,馬元開拍之前做了一番功課,特意到了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閱讀了相關詳細資料,身臨其境去感受地震這種天災帶給人心靈的創傷,“我用手機拍攝下當時狀態的照片,然後拿出來反覆地觀看,把自己置身在這場災難當中。”

在尋求心理上的感同身受的同時,馬元透露拍攝過程也不輕鬆,“我們這個戲拍攝時經歷了很多很多困難。角色的身份是礦工,我個人沒有相關的經歷,對礦井只是看到過新聞,沒有親身感受過。通過這部戲有幸經歷了,也下到礦井下面。當然爲了安全拍攝,我們也做了坑道的井,在這個井裏面,雖然是每天滿臉煤灰、油彩、吸着粉塵煤煙,但是我們還是很享受的。”北京晨報記者 馮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