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步促使觀看方式發生改變,越來越多的博物館與美術館將線下優質展覽在線上同步展示,“雲端”觀展成爲不受限於空間與時間的日常,我們將選取五大洲數十家場館的線上展覽開啓“雲端”之旅。這不是展覽的簡單介紹,而是關於展覽的深度體驗。當科技加持藝術,感官一定會有新的領悟,新的觀展形式必將引領新的觀看方式,我們一起探討,因爲是在“雲端”,我們將會鏈接所有關於藝術的奇思妙想,當然也包括把所有藝術的過往在今天的投映。國際篇第三期我們將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展開一段略顯特殊旅程,在“雲端”《近觀中國書畫》(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Up Close)。

當博物館的千年名畫被你捧在手中觀看

讓關於藝術的觀看再近一點

想象一下,在將近一千年以前,當黃庭堅寫下《草書廉頗藺相如傳》時,朝內同僚觀看的場景;在六百多年以前,趙孟頫畫出《人馬圖卷》時,文人朋友觀看的場景;以及五百年左右以前,呂紀畫出《鴛鴦芙蓉圖》時,宮廷畫師觀看的場景。宋代、元代、明代的場景我們可以想象,可未必準確,觀看書法與繪畫的他們都是誰?他們在觀看時談論了什麼?他們在觀看時有無茶飲?又有無燃香?時隔幾個世紀,這些細節我們更多的只能想象。但有一點可以確定,作爲觀衆的觀看或在工作的單位,或在起居的廳堂,因爲當時並沒有今天意義上的美術館與博物館,還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所有的觀看都是近距離,展開在案牘或是拿捧在手中,近一點,再近一點,這樣可以把細節處的精妙一覽無餘,因爲沒有美術館與博物館,自然也就沒有玻璃櫃、警戒線與越界的安全提示音。

相比較今天的我們,幾個世紀前的他們觀看的方式是那麼仔細,而這種仔細的程度我們也是隻能想象一下嗎?。答案是——未必,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展覽《近觀中國書畫》,旨在帶給我們一種想象之外真實,依託豐富的館藏優勢,本次展覽選取從五代董源《溪岸圖》(傳)到清代王翬《康熙南巡圖》等數十件作品,自2020年01月25日開始,用將近一年時間分爲上、下兩期展示,爲了充分體現展覽價值,即走進中國書畫的核心——近距離觀看,展覽將藝術原作與放大的原作高清圖片並置,關於筆墨、線條的精微纖毫畢現。更難能可貴的還在於,這些作品的高清圖片已開放版權,觀衆可以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官網免費下載,通過液晶屏幕彷彿古人一樣捧在手中觀看,近一點,再近一點,甚至比古人看的更仔細,包括絹本的肌理與墨色的剝落,。

尺寸最高的繪畫與最長的書法

在“雲端”首先來看看五代董源的《溪岸圖》(傳),這幅卷軸是中國早期現存山水畫中尺寸最高的一幅,南唐時期的東南形勝躍然紙上,山巒、河流與樹木、雜草交錯,毫無疑問,山水是空間的藝術,但在細節裏我們卻可以看見時間,這時間便是急湍的瀑布與微瀾的河面,一快一慢,一張一弛,由此安靜的空間開始運動,光陰與歲月開始流淌,且千年來也不曾終止。臨水的亭閣臺榭中,侍童注視懷抱幼兒的妻子,妻子注視靜思遠眺的丈夫,而丈夫所眺望的或許是未來的詩和遠方,沿河邊而上,井然有序的院落迎來牽着耕牛的農夫,剛剛耕作完的他也許能聞見晚餐的芬香,因爲不遠處青年端着的十有八九應該是美食。因爲近觀,我們在自然的雄偉中發現細膩,更發現着家居的愜意。

當博物館的千年名畫被你捧在手中觀看

五代 董源《溪岸圖》(傳)高221.5cm、長110cm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當博物館的千年名畫被你捧在手中觀看

當博物館的千年名畫被你捧在手中觀看

當博物館的千年名畫被你捧在手中觀看

當博物館的千年名畫被你捧在手中觀看

五代董源《溪岸圖》(傳)(局部)

再來看看這幅北宋黃庭堅的《草書廉頗藺相如傳》,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爲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爲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藺相如者,趙人也。爲趙宦者令繆賢舍人。”當我們最熟悉的故事——廉頗與藺相如以書法的形式展現,那些是意料之中?那些又是意料之外呢?如果《溪岸圖》亮點在高,那麼《草書廉頗藺相如傳》則在長,這是中國古代書法現存作品中最長的一幅,全篇近1700字,長度達18米,作品不同,線上瀏覽的側重也不相同,《溪岸圖》適合放大觀看細節,《草書廉頗藺相如傳》則適合依次瀏覽整體,這是線上纔有的優勢,因爲所有現場展覽都不太可能將18米的長卷全部打開。當然把這幅書法作品放大看細節一定也有不一樣的收穫,比如在作品結尾處,因爲能更仔細看見用筆的飛白,也就更能理解黃庭堅書寫“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也”時的情緒。

當博物館的千年名畫被你捧在手中觀看

當博物館的千年名畫被你捧在手中觀看

北宋 黃庭堅《草書廉頗藺相如傳》(局部)紙本 全卷高33.7cm、長1840.2cm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在這幅畫中你聽見了什麼

今天的野生動物攝影師可以通過攝影器材精密捕捉動物的體貌動態,但對於任何一位野生動物攝影師而言,拍攝好的動物作品都是困難的,相比較景物、靜物以及人物,動物的不確定性太大。如果攝影器材都有很大困難,那麼畫筆呢?尤其是當我們看到林良、呂紀的花鳥繪畫作品,我們感慨的應該是野生動物攝影師的容易還是明代宮廷畫師的不易?

“林良呂紀,天下無比”,本次展覽的《二鷹圖》與《鴛鴦芙蓉圖》是這句話最好的註解。在林良的《二鷹圖》中,兩隻雄鷹矗立在樹幹之上,凝視彼此着,有力的扭動、兇狠的目光,乃至於每一篇羽毛都再將這冷峻的氣氛推向極點,更不消說加之蕭瑟叢林的襯映。遠觀的冷峻會隨着視線的移近而變得有一點溫暖,雖然只是單色,但當我們慢慢放大局部,看見的卻是由筆墨描摹出的體表溫度,再看一會,一呼一吸的氣息都能感覺到,就像我們真的走進一隻動物所能感受的那樣。呂紀《鴛鴦芙蓉圖》是另外一番景象,草木欣然、花團錦簇,喜鵲在枝頭落下,鴛鴦嬉戲與芙蓉花旁,且不說這動物與植物畫的多麼逼近真實存在,也不說成就這種真實需要畫家畫出多少線條,把畫面再放大一點,視覺轉換成了聽覺,鴛鴦之間的情話你聽懂幾分?喜鵲是不是在歌唱金桂飄香? 我們看見的細節讓我們超越了看見,觸碰到了溫度,聆聽到了鳴叫,這些在攝影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嗎?或者說可以如此強烈的感受的到嗎?當然,在動態影像中我們可以聽見聲音,也看見動作,只是少了些畫中的意境,以及比真實更重要的想象空間。

當博物館的千年名畫被你捧在手中觀看

林良《二鷹圖》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當博物館的千年名畫被你捧在手中觀看

呂紀《鴛鴦芙蓉圖》絹本設色 高172.7cm、寬99.1cm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當博物館的千年名畫被你捧在手中觀看

當博物館的千年名畫被你捧在手中觀看

呂紀《鴛鴦芙蓉圖》(局部)

關於山水畫、花鳥畫近觀的感受,是否也會發生在人物畫上面?答案是肯定的,看見更多細節,看見更多可能,甚至於非常重要的內容蘊含在細節之中,讀一讀趙孟頫、趙雍、趙麟《趙氏三世人馬圖卷》中的人物表情,以及人物和馬的關係,是“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文字更有說服力?還是《人馬圖卷》的畫面更有感染力?《近觀中國書畫》還有更多作品在等待觀看,還有更多細節在等待解讀,請開始你自己的節奏。

當博物館的千年名畫被你捧在手中觀看

當博物館的千年名畫被你捧在手中觀看當博物館的千年名畫被你捧在手中觀看

趙孟頫/趙雍/趙麟《趙氏三世人馬圖卷》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中國古代的書法與繪畫創造了一座又一座高峯,這其中離不開每一代人對上一代人的繼承,離不開藝術學習的傳移模寫,而書法家和畫家只有通過對作品近距離觀看、對細節的高度觀察才能更好的完成臨摹,用筆、用線、用墨、用色,這所有的觀看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變得愈加便捷,雖時間上遠隔千年、空間上遠隔千里,卻又都近在眼前,相信這樣的繼承、這樣的觀看一定會有更好的創造,就像歷史上的每一次創造一樣。“雲端”很大,我們也將會觀看到更多細節,創造力是關於過去的,也是關於未來,觀看,近一點,再近一點,未來也許就在裏面。如果你也喜歡藝術、迷戀科技,加入我們的線上之旅,“雲端“觀展,我們下期見。

(文章主要參考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近觀中國書畫》(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Up Close)展覽介紹、展覽作品介紹,圖片及截圖來自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官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