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不僅能夠給觀賞者帶來精神的享受,還能給收藏者帶來豐厚的投資彙報。近年來,藝術品收藏作爲一種另類投資形式,越來越受到高淨值人羣的關注和青睞。

從愛好者到收藏家,作爲投資者如何提升自己的藝術鑑賞能力?從事藝術品收藏和投資,甚至建立自己的美術館,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帶着這些問題,《投資面對面 贏在企跑線》欄目特邀主持人——中國銀行私人銀行個人數字金融部私人銀行中心投資策略團隊業務經理李品章,專門訪問了畫虎名家孟祥順和當代藝術收藏家關東元先生,一起來了解藝術品收藏的那些“門道”。

孟祥順是中國藝術研究院國家一級美術師,原《中華文化畫報》社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文聯第九次、第十次代表大會代表,M3美術館創始人。他自幼愛畫,喜歡畫虎到了“瘋魔”的程度。爲更好地展示老虎的情態,他五嶽遍登、六上長白、九入虎穴,不顧一切,儘可能近距離地與虎周旋。他筆下的老虎,透過皮毛慢慢進境於心,無論動靜,都能刻畫入微、形神兼備。

而關東元先生曾是跨國企業的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因爲自己的興趣愛好,成爲當代藝術品的投資人和收藏家。他把自己的公寓用藝術品打造成了“美術館”,卻又非常謙虛地表示,“這只是我自己生活的一個小空間而已,讓我收藏的東西能夠呈現出來。如果我收藏東西以後就放在庫房裏,是對藝術的一種褻瀆。”

熱愛是藝術投資的起點

李品章:今年是農曆壬寅虎年,虎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代表着正義和力量,想請孟老師講一講你畫虎經歷,您是怎麼和虎結緣的?

孟祥順:我記得我小的時候,我的父親就常常用“虎頭虎腦”“雲從龍風從虎”這樣的詞彙來鼓勵我們男孩能夠強大,有一種生龍活虎的精神。我從生下來就身體特別弱,別人都會誇讚鄰居的孩子“虎頭虎腦”,從那時起,我就被“虎頭虎腦”“龍騰虎躍”這樣的詞彙所感染。在我幼小的童心裏,就想追求和張揚這種老虎的精神。

後來漸漸地讀了魯迅的那首詩,“無情未必真豪志,憐子如何不丈夫。知否興風不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這首詩是用讚美老虎的精神,來讚美大丈夫。我的成長,也漸漸地被虎的精神所感召。

我自幼酷愛畫畫,後來到了中央美術學院深造,曾師從李可染、蔣兆和、姚有多等老師,但是他們的畫風都已經在傳統創新的基礎上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如果我再想學跟他們走,很難超越他們。有一次我到了長白山去寫生,發現長白山這一帶樹林,有養殖的野生的虎,非常美麗。當我看到老虎眼神的時候,就想起我童年時父親對虎的讚美,我就拿起畫筆開畫。

爲了近距離觀察老虎,我也去了全國各地很多動物園 。我到東北虎動物園,橫道河子、亞布力、長白山一待就是一個月,把母老虎懷孕到生子、教子,乃至把老虎送回山林,整個的過程都跟蹤寫生記錄下來。一個畫家要選擇一個好的題材,首先要具備愛。你不在這個領域下功夫,你不可能瘋魔,也不可能創作出像我那樣的作品。從工筆到小寫意,大寫意到純粹的水墨畫,形形色色都有。

李品章:關老師,您從大學到研究生都是工科的背景,從事的行業也是和藝術稍微有點距離,您是怎樣的一個契機和藝術結緣?

關東元:每個人對美的追求都是天生的,我走入當代藝術收藏,也有一個過程。源於我的愛好——手錶。手錶方寸之間卻很精密,那麼一個小小的物件,它背後有200多個零部件,每一塊手錶它背後的都有故事。所以,我就從收藏手錶開始,對藝術有了強烈的愛好。

後來我放棄手錶是因爲它的功能性越來越淡了,大家都用手機去看時間了。還有一點我也意識到手錶比較個性化,就很難去分享。

後來我就特別喜歡當代藝術,甚至到了癡迷的地步。好的藝術品,它可以提供一個氣場。有時候我自己在房間裏,把燈光調暗,然後開一瓶紅酒,放上音樂,藝術品在我身邊包圍着,那種氣氛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就是特別的享受。後我去世界各地去旅行,到任何一個城市,我都去看美術館,去看當地的畫廊,我就越來越癡迷。

很多人問我,你收藏的目的是什麼?投資是爲了賺錢,還在浪費錢?我收藏藝術肯定不是爲了浪費錢,但是我也不是隻爲了賺錢,我覺得背後是情懷。我們能夠收到好的作品,其實我們只是一個“保管者”,未來百年之後,能給留給後人也是很有意義的。還有很多年輕的藝術家,我們去支持他,給他動力,給他信心,他也能夠成長,未來他也可以成爲藝術大師,我覺得這也是一份貢獻。說到投資,你如果真正收到好的作品,自然就會給你帶來經濟上的回報。

提高藝術品鑑賞能力

李品章:孟老師您是如何從藝術家走向收藏的?

孟祥順:關於收藏這個問題,我還是保持玩的狀態。隨着改革開放,中國大門的打開,我有幸加盟了嘉德和太平洋拍賣公司的組建,還被太平洋拍賣公司聘過顧問藝術顧問。有鑑賞眼光,學習到鑑賞之後,你纔有膽識去收藏藝術品。

當代藝術,一些人表現當下最前衛的那種形式感的作品,應該叫後現代藝術。我個人認爲,我們今天的人,用傳統的筆墨,用現代的思維,又借鑑一些西方繪畫的藝術理念和色彩的顏料,創作出來的作品應該都是當代藝術品。我不反對那種前衛的後現代藝術作品,我是主張要守護經典,傳承經典。

李品章:孟老師提到,要有鑑賞眼光纔有膽去收藏,關老師您認爲收藏藝術品要具備什麼條件?

關東元:傳統和當代並不矛盾,不要刻意地把當代說成是一種獨特的完全創新的東西。我就用舉個例子,比如說蔣兆和先生他畫的人物《流民圖》特別著名。當時是戰亂時期,它記錄了當下的社會,能夠反映當下社會的,給人們帶來啓發的,這樣的作品就是有意義,就值得去保留它。

現在市場上一些名家書畫,也充斥了很多假的作品,我們要去辨別真假,這就需要很好的學識和能力。對於我來講,收藏一定得有一個起點,你要給自己一個主線,明確要收什麼樣的作品?我的起點就是,我只收藏與我同時代的這些藝術家。因爲他們的生活環境社會背景與我是一致的,所以我對作品能夠充分地理解。而且投入的資金不用過高,也不會有真假的問題,簡單從投資這個角度來看,它的回報還是非常高的。

李品章:剛纔關老師說到贗品這一塊,孟老師您作爲專家,投資者如何提高鑑別能力?

孟祥順:我經歷過幾件事兒,張大千臨摹石濤能亂真,臨摹之功超真跡,都是爲了玩或者藝術上賭氣。傅抱石20多歲的時候,也臨摹過趙之謙刻章。

在前一段時間,有人給我看一幅李可染先生的《萬山紅遍》,畫得非常像。拿給我看的人說,“您是可染先生的學生”。恰好我年輕的時候就臨摹過《萬山紅遍》,加上李可染的《萬山紅遍》一共有7件,7件的作品在哪我也知道。所以,我說“你拿回去,你這個東西,我表揚你仿得不錯”。

還有一個我在拍賣會上,當時記得是97、98年的時候,有幾個拍賣公司和畫廊拿去拍賣的作品,70%是贗品。所以說,當時中國藝術品市場包括收藏處於一個混亂時期。有幾個企業家真是滿心的熱情去投入到拍賣會上投資,去買一些藝術作品,結果沒想到百分之六七十都是贗品,必定傷心、糾結和痛苦,有被人耍的感覺。

關東元:在拍賣市場或者藝術市場假畫這種情況,尤其是古畫需要眼力,需要專業水準。我給藏家建議可以先避開對這類的題材。還有一點就是把心態放好,不要想着投機的心態,你一定要抱着喜歡藝術,欣賞藝術,學習藝術,瞭解藝術,瞭解歷史,瞭解當下,這樣一個健康的想法,可能會避免踩這個坑。初期可以從當代藝術品開始入手,畢竟藝術家在世,你可以去拜訪藝術家工作室,跟他去聊天去學習,然後逐漸提高自己的眼力,提高自己的水平。然後再接觸一些古代的東西,收藏古代的藝術品也要對古代有充分的瞭解,美的標準其實千古不變,你要看到核心。

李品章:孟老師,您的一些作品現在市場上有很多愛好者,您畫得非常有感染力,虎您認爲有什麼精神內涵?

孟祥順:我也感謝老虎,老虎它是代表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精神圖騰,他是吉祥的,也是瑞獸。程敏政有一首詩《題虎圖》叫“一嘯風生百草枯,陰霾消處見於菟。眼中頗覺妖狐靜,不道相看是畫圖。”所以,今天老虎是我們有感情可以觸摸的,能夠傳遞心靈的一個東西。

從愛好到專業投資之路

李品章:一些公開報道表示,關先生您的第一幅收藏的作品叫《四個小水手》,後邊還有很多故事。您是從這幅畫開始投入到當代藝術品的收藏中來的,有沒有對一些初學者和愛好者的建議?

關東元:我收這個作品,它並不是名家大作,藝術家的名字到現在我辨識不出來,因爲他簽字很潦草。當時我辦公樓下辦了一個展覽,我就去看了。看到這幅畫,一個小船長帶着三個小水手,駕着一條破船駛向大海,也不知道未來是什麼樣的。這就讓我一下就想起我很多年前改行,到一個新的行業那種狀態。我原來是從事礦石行業,後來又跳到飛機制造,完全是一個巨大的跨度,產品不一樣,市場不一樣,人脈不一樣,我當時的心態就是想挑戰一下自己。

所以我說收藏藝術一定要與你發生關係,千萬別想我今天買這個作品100塊錢,明天可能變成1萬塊錢,總想暴漲的事,收藏不了好的作品。我從一開始收藏,我就覺得我需要懂藝術,我需要有知識架構。當你看到一幅作品,你就看他有沒有新意,看它完全就是模仿的,那就沒有意義了。

李品章:關老師,您有一個自己創辦的“公寓美術館”?

關東元:絕對沒有,那完全是偶然,根本就談不上,這只是我自己生活的一個小空間而已。我就爲了生活便利,爲了我的工作方便,在市內交通便利的這麼一個地方,自己弄了一個公寓,這個公寓把收藏的東西呈現出來。是要我買的這些藝術品都被放在倉庫裏了,那絕對是對藝術的褻瀆。

李品章:孟老師成立了 M3美術館,給大家做一個分享和交流和展示平臺。

孟祥順:我在上中央美術學院的時候,曾經跟徐悲鴻的夫人廖靜文交流過,她說徐悲鴻活着的時候就有一個願望,要用自己賣畫賣掙的錢,在北京建一個美術館。我掙了錢以後,我沒有幹別的,我就到處選地建美術館。我用我和我的老師範增先生合作的,《唯我獨尊》那張畫,也是一張師徒合作的佳作,建了美術館。現在的問題是美術館不賺錢,我將來怎麼去維持?一方面就得靠我賣畫去換錢,結交那些熱愛這樣的人。我想聽聽關先生,您今天看了我的M3美術館,幫我出出點子。

關東元:我有很多朋友也是辦美術館的,從一個藝術的愛好者到藏家,然後把自己的愛好延伸到辦美術館這個專業的領域。當下我們美術館生態體系還不是很完善,西方有很多當代美術館,它背後有贊助人,有基金會在支撐它,並不僅僅是靠賣門票去支撐這個美術館。多人到今天他們都面臨這個問題,票房收入是無法覆蓋運營成本,有企業的可能靠企業創造利潤去注入血液,藝術家通過創造藝術去換取一定的收入來補充美術館。這就是爲什麼很多美術館雨後春筍的誕生又慢慢倒下的,也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出臺一些鼓勵性的政策。

(作者:張華曦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