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的銀盤主要由四條旋臂、旋臂以外的散落星體以及星際物質構成,每條旋臂上都有上百億顆年輕恆星。銀河系的四條旋臂分別爲人馬臂、獵戶臂、英仙臂和天鵝臂。我們的太陽系就處於獵戶臂上,距離銀心不到3萬光年。

銀盤周圍彌散着一種瀰漫性物質,形成一個直徑大約9.8萬光年的球狀區域,被稱爲銀暈,主要由一些老年恆星組成的球狀星團構成。

對於銀盤的初始面貌,我們沒有足夠的認識,這主要是因爲太陽位於銀盤內。巴德和梅奧爾在20世紀40年代曾對仙女座星系的旋臂進行過分析,根據這項研究人們發現了旋臂天體的主要類型,接着對銀河系內幾類天體進行普查,在太陽附近發現了三段平行臂。因爲星際的消光作用,利用光學觀測還不能發現銀盤的總體面貌。旋臂是星際氣體的集結處,要想知曉旋臂結構,可以通過對星際氣體的探測實現,而星際塵埃不會對星際氣體的21釐米射電譜線產生影響,射電譜線可達整個銀河系。經光學和射電觀測,發現銀盤具有旋渦結構。

銀心位於人馬座方向,是銀河系的中心區域,銀心呈明亮的球狀,直徑約爲2萬光年,厚度爲1萬光年,大量的恆星聚集在這個區域,這些恆星大多爲100億年以上的老年紅色恆星。在銀河系的中心區域有一個巨大的黑洞,星系核的活動非常劇烈。

銀心與太陽之間充斥着大量的星際塵埃,這樣就給觀測帶來了困難,我們在北半球使用光學望遠鏡很難在可見光波段發現銀心。直到射電天文和紅外觀測技術興起後,我們纔有可能透過星際塵埃捕捉到銀心的信息。

最新的觀測表明,至少有10萬顆白矮星充斥在銀河系的核心區域,其中大約70顆較大的白矮星佔據了更爲核心的區域。要想進行進一步的研究,還需要新一代觀測設備的支持。

在銀盤周圍的一個球形區域內瀰漫着銀暈,銀暈的直徑約爲9.8萬光年,在這裏,恆星的密度非常低,只有一些由老年恆星組成的球狀星團。有一種觀點認爲,還有一個巨大的球狀射電輻射區就在銀暈的外面,這就是銀冕,它至少能延伸到距離銀心100千秒差距或32萬光年遠。球狀星團在銀暈中最爲明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