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唐诗的雄浑,宋词的豪迈婉约,元代的戏剧别具一格。

在元代,我国的戏剧艺术走向成熟,戏剧可以说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水平。而戏剧又包括杂剧和南戏。北方的杂剧与南方的南戏相互交融,又各具特色。

此时的戏剧中最广为后人所知的就是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暂且不说,今天先来说说王实甫的《西厢记》。

王实甫(1260年-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一生遗留下来的戏剧作品甚多,但大都是以男女爱情为主题。《西厢记》可以说是王实甫最具典型的一部代表作。

话说《西厢记》的渊源由来已久。

《西厢记》谈爱情:崔莺莺可曾错爱张生?

最早的是唐代的元稹的《会真记》。

书中一方面讴歌张生与莺莺的相爱,另一方面又对张生始乱终弃给予了借口,用“非礼不可入”的做派来粉饰人物,体现了一种夹杂陈腐的观念。

《西厢记》谈爱情:崔莺莺可曾错爱张生?

再往后是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后人多称《董西厢》。

此时书中是张生不再是一个唯唯诺诺的虚伪“君子”,他充满了青春与活力,对莺莺一见钟情便去勇敢追求,同时也勇于承担对恋人的责任与义务。最终中举归来后抱得美人归的大圆满结局,也体现了普通民众的美好愿望。

《西厢记》谈爱情:崔莺莺可曾错爱张生?

等发展到王实甫的《西厢记》,

此时社会上宋儒“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越发淡薄,再加上宋经济的繁华,促使市民阶级的壮大,社会上开始形成了尊重人的情感、欲望等的要求,甚至成为了一种自觉。这在王实甫的《西厢记》中鲜明的体现出来。

此书中的张生与莺莺相遇依然延续了之前的套路:寺庙相遇,情愫暗生,夜半幽会,父母阻行,赴京赶考,中举返乡。情节虽类似,但主题却进一步升华。

《西厢记》谈爱情:崔莺莺可曾错爱张生?

王实甫最重视对“情”之一字的关注,他说祝愿的有情人包括不仅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的情投意合的已婚妇女,亦包括那些没有受到父母允许就恋爱私定终身的青年,这对封建礼教和思想藩篱直接发起了抗争与挑战,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同时书中亦是刻画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像美丽机智的红娘等等。

最终王实甫发出夙愿: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

现今,这句话穿越数百年来到了现代。从元代之后多数为自由抗争的它,在自由恋爱基本实现的今天,更像是一种美好的祝愿,

愿天下所有有情人都拥有美好的未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