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對地理概念不怎麼清楚,第一次月考就不及格。後來,周老師幫我糾正了學習方法,引導我從日常生活中認識地理概念和地理知識,我的學習思路立即就清晰了。期中考試時,我考了90分。”精河縣第二中學“襄陽教學班”七年級學生巴豔高興地說。

巴豔說的“周老師”是援疆教師、精河縣第二中學副校長周家運。

周家運善於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授課方式生動有趣,他的地理課是最受學生們追捧的課程之一。課堂之外,周家運也毫無保留地把他的教學方法與本地老師共享。

最近,精河縣採取借內地名校師資力量,開辦本地分校的方式,打造家門口的“襄陽教學班”,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過去,精河縣的家長總希望孩子走出去接受更好的教育。通過藉助援疆省市教育資源的方式,這個願望在家門口實現了。”精河縣教育局副局長溫雅俊說。

爲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化發展,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精河縣積極對接援疆資源,在精河縣高級中學和精河縣第二中學(九年一貫制學校)設立了襄陽五中精河分校、襄陽四中精河分校,力爭通過藉助內地教育大省先進的教育理念及管理方式,努力把精河縣高級中學、精河縣第二中學辦成人民羣衆滿意、教育管理科學、教學質量優異、在博州乃至全疆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優質高中和義務教育學校。

從2018年秋季開始,精河縣第二中學和精河縣高級中學在各學段起始年級(一年級、七年級、高一)分別開辦一個“襄陽教學班”,每班學生按高中50人,初中、小學各45人標準擇優錄取,襄陽五中、四中選派中層管理人員參與教學管理,並逐學科選派1名優秀教師到這兩所學校授課。

“‘襄陽教學班’的示範效應已經開始顯現,襄陽老師先進的教育理念、授課方式正在全校逐步推廣。”精河縣第二中學黨支部書記楊曉萍說。

“到了精河之後,我們廣泛開展了與本地教師的交流,大家取長補短,共同提升。我們在各個學科開設了示範課,學校的所有老師都可以來聽。另外,我們還一起備課,共同研究怎樣在有效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怎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怎樣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有效引導學生。”援疆教師、襄陽五中精河分校負責人馬治文告訴記者。

除了援疆教師的傳幫帶之外,精河縣高級中學和精河縣第二中學每學期選派1—2名中層管理骨幹赴襄陽五中和襄陽四中開展爲期15天的鍛鍊,更新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水平;每年選派1—5名素質高、能力強的專業教師赴襄陽五中和襄陽四中進行跟崗培訓,更新教學理念,不斷提升教師育人能力。

爲充分發揮湖北襄陽優質教育資源和教師人才隊伍優勢,精河縣高級中學和精河縣第二中學都建立並開通“空中課堂”,開展即時播課評課教研活動等,確保每個學科均能通過QQ羣、微信羣聯合開展教研活動,共同提升教學水平。同時,他們還建立各分校與本部聯考工作制度,促進雙方共同提高、共同發展,實現課程資源、管理資源、專家資源的合作與分享。

圖文/馬凌雲、阿曼叫爾·阿依旦

監審/金多 編審/田雨梅 編輯/朱小剛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