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偶像组合Wanna One

参考消息网12月4日报道 若是提到韩国最强劲的大势男团,很多熟悉韩流的人会立刻想到Wanna one。自2017年8月7日出道以来,Wanna one便“空降”韩国各大音乐榜单之首,并获得多个奖项。就是这样一个如烟花般绽放的男团,他们的存在也如烟花一般,注定灿烂但寿命也注定短暂。因为这个组合从出道的那一刻开始,便已经开始进入解散的倒计时——还有不到一个月,Wanna One就面临着解散重组的命运。

Wanna one是于2017年4月开播的韩国选秀型综艺节目《Produce101》第二季中,由观众(节目中称为“国民制作人”)进行投票,从来自韩国不同经纪公司的101名练习生中选出的11人“限定男子偶像组合”。之所以称其为“限定组合”,是因为这11名成员,将以“Wanna one”的组合名义展开18个月的团体活动,而在18个月期满之后,这个组合就会解散,成员各自回到原先的经纪公司去。

Wanna one的出现,不仅代表着韩国又一个人气新人组合的诞生,更意味着韩国偶像团体(后文简称“偶团”)产业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崇拜型”偶像VS“养成型”偶像

纵观韩国偶像产业的发展史,可以看出韩国的偶团产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被SM、JYP、YG三家公司三分天下,占据了偶团市场的大半壁江山。此“三大”公司具有相对完备和成熟的偶团打造体系,同时更加拥有压倒性的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市场份额。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中小型公司成功打出差异化战略,“小门小户”出身的偶像团体也开始异军突起,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近几年再一次在全世界掀起韩流狂潮的防弹少年团(BTS)。

韩国选秀《Produce 101》(第二季)宣传海报

但是和“三大”公司出身的团体相比,这些异军突起的“新团体”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也就是说,他们都是一推出市场便已是高完成度的精品“崇拜型偶像”。而《Produce101》的横空出现,则颠覆了以经纪公司为主导,以打歌舞台“刷流量”模式。而是探索出了一条由电视台为主导,以综艺节目导向“流量”的新型造星模式。

此外,参加《Produce101》的练习生们,分别来自许多小型公司,有苦熬多年都没有得到出道机会的“过熟”练习生,也有训练周期几乎没有超过一年的“未熟”练习生,他们通过这个节目展示自己,让“国民制作人们”(观众也是潜在的粉丝群体——本网注)有机会见证他们的成长,决定他们的“前途”,他们属于“养成型偶像”。长久以来,习惯了“崇拜型偶像”的韩国受众,养成型的偶像团体给了他们更多的“主导权”和新鲜感。让这些受众有效地转化成了养成型偶像的“死忠粉”。

《创造101》出道组合火箭少女(视觉中国)

在韩版的《Produce101》热度持续上升之际,中国也相继推出了《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两档节目,并且都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男团NINE PERCENT和女团火箭少女101,如今在国内也是炙手可热的偶团。其实“养成型偶像”在国内的成功,早有先例,可以追溯到2004年的《超级女声》和《我型我秀》。

差异在于,《Produce101》系列“养成”的是偶像团体,而《超级女声》“养成”的是个人歌手。对于由电视台为主导,以综艺节目带“流量”的造星模式,国内可以说是更加的驾轻就熟。

从现象上来看,《Produce101》的模式,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韩国,都盛开了成功之花,但是开出这花朵的土壤,却有着相当大的差异性。

“殊途同归”表象下的巨大差异性

偶团文化产业在韩国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成熟的“工业体系”,他们以打造工业流水线的方式,源源不断地产出精品偶团。韩国偶团的练习生,需要经过3至5年(甚至更久)的制式化培训,直到各项业务(舞蹈、唱歌、说唱、形体、镜头表现力等)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准,再经由公司包装出道。因为韩国偶团市场异常残酷的激烈竞争以及极高的淘汰率,导致他们必须在一出道就“一鸣惊人”,这也就是传统的“崇拜型偶像”。

此外,韩国的主流媒体,即三大台(SBS、MBC、KBS)和M.net分别都有各自的“打歌”节目。任何一个新团的出道,或者是偶团发布新歌,都可以在这些平台上进行打榜和宣传,除此之外,各大电视台还有一系列的偶团综艺节目(团综)进行配套,无论是新团出道还是新歌发布,都能有足够的曝光渠道。同时,韩国的偶团产业具有相对成熟的盈利模式,包括一系列的新歌宣发、粉丝见面会、演唱会、各种活动等。

2018年6月16日,Wanna One在韩国首尔录制节目中。(视觉中国)

就这样,韩国的偶团从培训、包装、曝光、到后期的盈利,都形成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

如此成熟的工业化体系,使得韩国能够不间断地为市场提供新的偶像团体,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工业化的体系,导致韩国的偶像团体产生了严重的同质化,使得受众渐渐产生审美疲劳。这也是养成型的《Produce101》能够在偶团市场打下一片江山的重要环境因素。

而中国国内的偶团文化产业,则是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虽然在《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之前,就已经有不少公司尝试过做本土偶团,但大多以失败告终,成功者屈指可数。究其原因,还在于这些公司大多照搬照抄韩国的表面模式,而不去考虑是否适合中国的环境。先不说国内是否有具备足够“业务能力”的练习生群体,就算有,因为国内缺乏偶像团体成长和发育的土壤,注定难以复制韩国传统偶团的工业化生产模式。因此,和韩国已经看多了崇拜型偶像,为养成型偶像感到新鲜相比,对于国内粉丝而言,这是一场“终于有了本土偶像团队”的狂欢。

《偶像练习生》出道组合NINE PERCENT(视觉中国)

最后,从Wanna one和NINE PERCENT(中文名百分之九,是从《偶像练习生》出道的11人限定组合——本网注)的后续发展来看。Wanna one虽然“出身”特别,但发展的路线还是遵循了韩国偶团的既定发展路线,即以音乐和团综作为主要作品,展开活动。而NINE PERCENT自出道以来,鲜少有真正以团体活动的场合,也没有拿出脍炙人口的歌曲,倒是多个成员接洽了不少个人商业代言。

偶团产业,相较于其他经纪产业,前提投入大,回收周期长,从公司的角度出发,需要实现盈利,无可厚非。但是用这种方式如此急迫地用流量变现,消费了粉丝,也消费了整个产业健康发展的可能性。实非明智之举。

中国偶团产业的未来在哪里?

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本土偶像成为整个亚洲,乃至世界的偶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然而这场繁华过后,业内能够齐心协力、脚踏实地地去做出真正高质量的偶团,给偶团打造高质量的作品,这才是长久之计。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共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正能量的体系

中国的偶团文化产业,虽然从借鉴韩国开始,但注定要和韩国走上完全不同的路。打造真正高质量正能量的本土偶像,是中国文化产业正在踏上的征途。(文/丁丹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