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崗紀事|現實圖景映照的歷史風雲小崗紀事|現實圖景映照的歷史風雲

《小崗紀事》主題音樂《收穫》來自紀錄安徽00:0001:45

農村、農民和農業問題,是中國社會持續多年的固有難題。

目下中國,好比一列全速行駛、奔向現代化的高速列車,而“三農”問題無異於最爲沉重的車廂。其運行速度與質量,乃是中國城鄉發展、進步、繁榮、和諧,實現民族復興偉大使命,踐行光榮的“中國夢”最核心、最緊要、最迫切的因素。

小崗紀事|現實圖景映照的歷史風雲

1

曾幾何時,危言猶在——

農村真苦,農民真窮,農業真危險。

要想致富農民,必須減少農民。

農村的出路在農村之外。

小崗紀事|現實圖景映照的歷史風雲

步入新時期以來,精準扶貧和脫貧攻堅,建設美好鄉村,從黨和國家最高層的意志、決策、號令,化爲全社會仁人志士的普遍共識及行動。其目標在於,儘快實現“農業現代化,鄉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

這是一條浩浩湯湯、波瀾壯闊、勢不可擋的洪流。它的源頭,則要追溯到1978年的歲末,安徽鳳陽小崗村。在那個寒風呼嘯的夜晚,在那盞忽明忽滅的油燈下,十八根黝黑的手指頭顫顫巍巍按下了鮮紅的指印,由此掀開了中國歷史嶄新的篇章。

小崗紀事|現實圖景映照的歷史風雲

時代大潮濺起的浪花,不經意間打溼了煌煌史冊的某一章節。小崗村則是這張潮溼頁面上鮮豔奪目的驚歎號。倘若沒有或者不是小崗村,廣袤無垠的華夏大地上,一定還會有其他的鄉村奮力突圍——像安徽肥西的小井莊,以及若干敢爲人先的村莊。這一點,已經被史實所確證。

祕密會議也好,紅手印也罷,細節的推敲和探究如影隨形。

史學的歸史學,紀錄片的歸紀錄片。毋庸置疑,相對於當年徘徊在十字路口的中國,小崗村則是一個風向標、一盞紅綠燈、一顆刺破茫茫黑夜的信號彈。其象徵與符號意義,早已被世人熟知併爲歷史認可。

小崗紀事|現實圖景映照的歷史風雲

四十年過去,彈指一揮間。歷史怎樣自證其發展規律?真理如何接受實踐和時間的檢驗?過往的經驗、教訓,如何爲日後的探尋提供參照和鏡鑑?乃是當下有良知、有擔當的媒體與學界不得不面對、繞也繞不過去的話題與課題。

於今,小崗村有了什麼樣的變化?那裏的農業發展得怎麼樣?當年按下紅手印的“大包乾”帶頭人,以及他們的子孫後代當今生活到底如何……

這,或許正是四十年後的今天,拍攝一部小崗村紀錄片的意義所在。

小崗紀事|現實圖景映照的歷史風雲

2

紀錄片名之曰《小崗紀事》,是爲了將視角放得很平、很低,將鏡頭聚焦於小崗村承上啓下、關聯左右的四戶人家及其主人公:1、一心一意要把糧食烘乾廠建成的種糧大戶程夕兵;2、千方百計帶領合作社開發旅遊、開辦農家樂的周黨之;3、老實巴交、埋頭苦幹的普通農民兼村民組長袁懷清;4、八面玲瓏、如魚得水的葡萄種植專業戶,同時開着餐館和商鋪的女能人王如霞。

《小崗紀事》不惜以整整一年時間,蹲守、記錄、捕捉、呈現,交相疊映出四戶人家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勞動生活場景,主人公創業路上的艱辛與慰藉、失敗和成功,刻畫出農戶家庭關係的矛盾與和諧,大自然無情的風霜雨雪,以及春夏秋冬的輪轉……以此折射社會變遷,時代擦痕,市場經濟的動盪,生產力和社會關係的調整。其間的悲憫和欣喜,陣痛與新生,掙扎及收穫,淚水和歡笑,交織成爲小崗村一年四季的風俗與風情畫。

小崗紀事|現實圖景映照的歷史風雲

紀錄片《小崗紀事》彷彿一冊散點透視,經點彩、拼貼、組合而成的繪本,倘若以經濟學和社會學的目光考量,其樣本與文本意義,不言自明。

《小崗紀事》舉重若輕,將起始的宏大構思,落實於一軸徐徐展開的手卷,奉獻於今天的人們觀賞、感悟、咀嚼,並留待後世品讀、體味、思考。其心也深,其意也誠,其情可感,其志可嘉。

3

《第一集·冬守春望》——

種糧大戶程夕兵在建的糧食烘乾廠突遭暴風雪襲擊,工程計劃和進度頓時陷入僵局。周黨之合作社的蔬菜大棚被大雪壓垮,周氏父子爲災後重建意見不一,產生矛盾。老實巴交的袁懷清,像祖祖輩輩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從田地裏刨食。茫茫無際的雪野,鏡頭裏充斥着被暴雪壓垮的屋頂、鋼架、大棚。天災當前,四十年後的小崗村農民,依舊是那般無助無辜,無可奈何。

嚴寒籠罩着田野、村莊,無望而壓抑的氣息和氛圍充盈着畫面。

小崗紀事|現實圖景映照的歷史風雲

年關不期而至。遠方打工的小崗村“大包乾”第三代子女,陸陸續續趕回家來過年。兒女與父母重逢的歡樂之際,雪災造成的損失無處不在,引發了兩代人的爭論。新春佳節因此抹上了陣陣痛楚和憂患。

雪化了是春天。春天是滿懷希望的季節。盼來了春天的小崗村抖落雪災的陰霾,大地復甦,萬物生長。一年之計在於春,從不甘於失敗的小崗人又開始忙碌起來。

小崗紀事|現實圖景映照的歷史風雲

《第二集·人勤春早》——

葡萄種植專業戶王如霞,在自家飯店旁開起了小超市,向絡繹不絕的遊客推銷“小崗村”牌系列農副產品。這些商品有小崗村自產的也有貼牌的,生意紅紅火火。袁懷清的兒子袁陽,因感情受挫加之故土難離,打算回鄉開理髮店,希望得到父母資助。程夕兵與年屆十八、在武校練習拳擊的兒子程慾望,因爲種地發生了衝突。

十五過後,黎明在即。袁懷清的孫子、留守兒童袁子銳,與即將遠赴溫州打工的爸爸、媽媽依依不捨,灑淚惜別……

小崗紀事|現實圖景映照的歷史風雲

程夕兵前往“隆平高科”諮詢購買稻種事宜,卻遇到了意外驚喜:“隆平高科”有意向與之合作入股。程夕兵還打算引進機械化育秧新技術。周黨之的合作社流年不利,雪上加霜,大棚又遭受龍捲風襲擊。生性頑強、樂觀的周黨之並未屈服。合作社的農家樂終於迎來了開張。

欣欣向榮的田野上,袁懷清滿懷希望。

小崗紀事|現實圖景映照的歷史風雲

《第三集·守望田野》——

一年中最忙碌時節。袁懷清夫婦一邊抱怨,一邊辛苦插秧。程夕兵爲了不誤農時,四處求人幫忙插秧,而四周能夠插秧的農民大多過了五十歲。袁懷清的兒子照例回家幫忙。周黨之因年前被暴雪壓垮的大棚拖欠工程款,接到法院傳票。王如霞與丈夫在田間進行插秧比賽。程夕兵終於找到幫手,數百畝水田展開了大規模栽秧。

小崗紀事|現實圖景映照的歷史風雲

禍不單行,連天大雨,程夕兵即將成熟的小麥大面積倒伏。鄉村主要領導親自協調保險公司商討理賠。王如霞的葡萄園,夫婦倆不辭辛苦修剪,預備套袋。周黨之與合作社成員開始栽西瓜秧,雞苗卻被黃鼠狼偷喫了不少。大棚裏品質優良的西紅柿碩果累累,周黨之又看到了希望。

小崗村學校裏,學生們課餘排練舞蹈。語文老師因學生“不務正業”與文體老師發生爭執。

小崗紀事|現實圖景映照的歷史風雲

麥子成熟了,袁懷清父子忙着收割。程夕兵前去糧站賣糧,因麥子受潮、黴變損失嚴重。袁懷清因同樣問題,抱怨“收到了一片酸辛”,計算成本後基本不掙錢。程夕兵面對鏡頭分析國家糧食安全,得出結論:“虧了還要幹!”

當年按下紅手印的“大包乾”帶頭人嚴宏昌,在即將高考的孫女引導下,參觀小崗村學校並回憶往事。程夕兵的優質稻長勢良好,興致勃勃赴湖南參觀“隆平高科”,得以會見袁隆平。

王如霞的葡萄園開始採摘,銷售喜人。

小崗紀事|現實圖景映照的歷史風雲

《第四集·稻菽飄香》——

安徽農墾集團對其承包的小崗村流轉土地進行調整,程夕兵包乾的田地少了三分之一。在建的糧食烘乾廠屬於違建,須罰款六萬元。節骨眼上,妻子又遇車禍。周黨之情況也不妙,農家樂一個月虧本三千多元,一邊與員工研究盈利方式,一邊與妻子拌嘴。

小崗紀事|現實圖景映照的歷史風雲

小崗村村委會換屆選舉鳴鑼開場。袁懷清、周黨之、程夕兵都是參選人並演講。海選與正選過程充滿戲劇性。海選得票較高的程夕兵主動退出選舉。雖然小崗村區劃調整、擴大以後,村組之間存有矛盾,但選舉最終獲得圓滿成功。

小崗紀事|現實圖景映照的歷史風雲

爲了村裏多年想修未修的生產路,村主任周羣之與王如霞周旋。村民們也大多考慮自家利益而不支持修路。村幹部逐一上門,與每一位村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討價還價。生產路終於得以修整。

周黨之的農家樂調整經營思路後扭虧爲盈。村裏大力推進的“田園綜合體”帶給全村人新的希望。嚴宏昌孫女如願考取大學,成爲小崗村“大包乾”帶頭人第三代中又一名大學生。程夕兵的兒子程慾望離開武校,響應號召、應徵入伍,與父母、姐姐依依惜別。

小崗紀事|現實圖景映照的歷史風雲

即將豐收的田野稻浪起伏,一派金黃。袁懷清夫妻喜不自禁,忙着收花生、收稻子,兒子又回家來幫忙。程夕兵的糧食烘乾廠終於投產,流水線上澄黃的稻穀川流不息。周黨之合作社的蔬菜大棚裏生機盎然。

小崗紀事|現實圖景映照的歷史風雲

已經退休的攝影記者汪強,數十年來一直追蹤記錄小崗村的人與事,得知紀錄片拍攝進入尾聲,連忙趕來拍照。老記者故地重遊,老友重逢,恍如昨日。

小崗紀事|現實圖景映照的歷史風雲

歲末,小崗村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紀念活動。當年“大包乾”的帶頭人或已辭世,或已白髮蒼蒼,老、中、青與孩童們共同觀看幾十年前的紀錄片,體味小崗村的前世今生。歷史和現實在鏡頭裏不期而遇,戲裏戲外,相互交織,相互映照……

小崗紀事|現實圖景映照的歷史風雲

4

通觀《小崗紀事》,“人間煙火”似乎是此片追求的美學範式、敘事策略。這與前文所言“視角放得很平、很低”一脈相承,一以貫之。

大時代的宏闊背景與普通農家、普通農民的命運遭際,二者並行、交叉,因此勾勒出歷史發展的脈絡、時代進程的軌跡。小人物們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偶然性,恰如其分地詮釋了客觀規律的必然性。通過一個個家庭、人物遭際,描述大時代、大歷史活色生香的細節,此時無聲勝有聲,令觀者同悲同喜、五味雜陳、百感交集。

小崗紀事|現實圖景映照的歷史風雲

細細梳理四集篇幅,四個家庭、四個人物一年中的境遇,或可將人、故事、場景和情節歸之於爲四大矛盾:1、家庭矛盾,體現在夫妻、兒女和第三代之間;2、農戶與集體矛盾,表現於土地權益、互助協作、利益分配等方面;3、個體經營者與體制矛盾,集中在政策、資金、保險與保障等環節;4、農民與自然的矛盾,在片中,主要是難以抗拒的自然災害。

如果再深入一點,進行“拉片”解析,當下中國鄉村建設和發展的諸多關鍵詞,都能在《小崗紀事》裏一一對應、展現、感知,諸如:城鎮化、股份制、合作社、土地流轉、區域合作、品牌建設、現代農業、觀光農業、綠色農業、農業保險、社會保障、農民工、留守兒童、回鄉創業、民主選舉、建設美好鄉村……

《小崗紀事》的畫龍點睛在於:無論什麼樣的天災人禍,無論多少難以克服的矛盾和困難,對以小崗村爲代表的中國農民而言,無非過眼雲煙,生活還要繼續,生產還要發展,明天仍在召喚。這般百折不撓、奮不顧身、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勇氣,纔是《小崗紀事》所要表達的本意、本真與本然。

小崗紀事|現實圖景映照的歷史風雲

世世代代的中國農民,懂得一個樸素而顛撲不破的真理:希望在田野,希望在人間,希望就在明天和自己的雙手之中。

程夕兵、周黨之、袁懷清和王如霞等小崗村今人身上,清晰地顯現出當代中國農民日益彰顯、日趨成熟的“主體性認知”。這種主體性和自覺性,體現了新型農民難能可貴的精神氣質。此種精神氣質,得以適當的氣候、土壤、環境等一系列充分必要條件,或將孵化成爲破解中國轉型期“三農”問題的密碼及鎖鑰。

四集高清紀錄片《小崗紀事》

即將登錄央視紀錄頻道

12月3日20:05 分

CCTV-9特別呈現

安徽衛視將於

12月3日21:20分播出

敬請期待

小崗紀事|現實圖景映照的歷史風雲

方躍進

男,1958年出生。原安徽網絡廣播電視臺業務指導,方可工作室製片人,紀錄片導演,主任編輯。安徽省宣口首批“四個一批”拔尖人才。電視作品曾獲“金熊貓”國際大獎、中國新聞獎、安徽省“五個一工程獎”、安徽新聞獎等獎項數十項。業餘發表詩歌、散文、小說、論文凡數十萬字。長期從事涉農報道,早年有電視理論片《土地》面世。近年來致力於黃梅戲和中國戲曲研究,撰寫、編輯、出版相關著作若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