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週末一起帶娃

去玉峯山體育公園曬太陽!”

▲玉峯山體育公園足球場

近日,玉峯山體育公園開園消息,在內江市民中廣泛傳開。

玉峯山體育公園位於東興區大千路與玉峯路交會處,公園的開放,既爲市民提供了一個運動休閒場所,又是內江城市綠化、亮化的重要景觀節點。

而公園中穿插而建的綠色廊道,更是城市綠廊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心城區綠廊規劃圖

什麼是城市綠廊?

城市綠廊,主要指串聯城市行政區域範圍內的各類綠色開敞空間和重要的自然與人文節點,以自然生態系統和人工生態系統爲基底,爲植物生長和動物繁衍提供廊道和生境的綠色空間,同時發揮安全防護作用、美化景觀的綠色隔離區域。

通過對內江城市規劃區自然生態系統和人工生態系統的分析研究,內江市中心城區綠廊規劃將形成爲“一心、一環、七軸、多點”的葉脈式佈局。

▲鄧家壩濱江溼地公園效果圖

現狀

沿沱江生態主軸和沿江綠廊初具規模

走在內江城區裏,綠色滿城。

內江城區已建成各類公園、廣場和小遊園28個,現有公園綠地面積5121畝;在建公園4個,將新增公園綠地面積1010畝;計劃建設公園21個,計劃新增公園綠地面積9095畝。同時,城區周邊郊野建成公園及景區8個,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4200畝。

內江沿沱江的生態主軸和沿江綠廊已初具規模。沱江是內江市內最重要的一條城市綠色通廊。

▲壽溪河公園

通過多年建設努力,內江沿沱江兩岸建成兩側長約25公里親水步道。其中,左岸沿線分佈有花萼溼地、清溪溼地、謝家河溼地、十賢居、桐梓壩溼地和蘭桂大道濱江綠地;右岸沿線分佈有聖水寺、大洲廣場和聖水寺至老沱橋濱江綠地,形成了現有城區濱江景觀廊道。

公園綠廊自成體系。內江各公園在建設過程中形成一定公園綠廊體系,建成公園綠廊約34公里。小青龍河、謝家河溼地、清溪溼地、花萼溼地、大千園、松山公園、萬晟城體育公園、玉峯山體育公園、千水湖等均建成公園內綠廊體系。

▲鄧家壩濱江溼地公園

同時,結合道路綠地建設,內江新城區建成了一定道路綠廊及慢行系統。甜城大道、漢安大道、大千路、西林大道、玉屏街、清溪路、棲霞路、五星路、復興路、漢渝大道等建成道路綠廊和自行車道約60.2公里。

在不斷建設完善的同時,內江綠廊建設也存在生態綠廊不連續、綠廊綠道節點分佈不均衡、未形成體系等問題和制約因素。

▲綠廊效果示意圖

規劃

未來五年將建設各類綠廊200公里

建設城市綠廊對於保護與優化城市生態系統、引導形成合理的城鄉空間格局、提供休閒遊憩和慢行空間具有重要意義。

內江是一個山水相依的城市,其生態基底主體是蜿蜒曲折的河流及連綿起伏的山體,中心城區的生態基底主體是“一江七脈”的河流和東西橫貫的高寺山——塔山——大梁山一線的山體。

▲綠廊配套設施示意圖

本着自然肌理,暢通生態廊道,串聯發展節點,體現特色底蘊,契合城鄉佈局,引導空間發展,利用交通廊道,集約利用土地,銜接市域綠道與慢行系統,倡導綠色生活等原則,內江制定了建設綠廊實施方案。

根據方案,內江將在中心城區規劃建設 17 條綠廊綠道,形成“一心、一環、七軸、多點”的葉脈式佈局,同時打造“一江、一環、七軸、七線”綠色生態長廊。

1

一江:依託沱江(甜城湖)水體及兩岸綠地,形成生態濱水文化休閒綠道。

2

一環:以城市道路環線防護綠地爲依託,形成城市綠環。

3

七軸:以謝家河、小青龍河、清流河、黑沱河、壽溪河、益民溪、椑南河等七條生態廊道爲綠道軸線,利用城市慢行系統形成城鄉聯繫綠廊。

4

七線:指各片區道路防護綠地、街道綠地等爲綠道,深入居住區內部,優先連接公園綠地、廣場等城市開放空間,合理疏導人流,滿足交通安全、集散及銜接需求。

其中,沱江生態濱水文化休閒綠廊,將沿線展示內江城市水文化、傳統商業居住文化、現代城市風貌。同時,廊道雙向將設置可供步行、自行車的以休閒、娛樂、健身、遊憩爲目的的慢行通道。

▲綠廊配套設施示意圖

環線城市休閒綠廊,將依託國道321、甜城大道等城市道路組成的城區休閒綠道,串接城區主要公園綠地和人文景點,同時貫通放射形綠道,形成綠道網絡大環線,長度約48公里。

內江力爭通過五年努力,在全市建設各類綠廊200公里,各類城市綠地、風景名地、生態溼地和生態觀光農業200平方公里。

屆時

甜城內江

一定會更美麗

(來源:內江旅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