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美

-悅讀,夜讀-

相約閱讀好時光

如果你身邊有一些帶着“孩子氣”的人,你一定要珍惜,這種人真誠、純真,作爲親人或朋友,都是我們難得的財富。如果你發現自己常常像孩子一樣看待問題,不要以爲這是自己幼稚,這是一種可貴的品質,叫做孩子氣,也叫童真童趣。

悅讀 做人,最不可或缺的就是這份“孩子氣”

孩子氣,就是一顆絕假純真的真心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意思是說,永恆的德不離開,復歸到嬰兒的純真狀態。在第49章又說:"聖人皆孩之",真正的聖人教育人們,就是使得老百姓都像嬰孩那樣單純質樸。老子對於嬰兒琢磨透了,他的心態當然能不斷地校正,他的人生當然長壽,當然超脫,當然瀟灑!

老子所說的嬰兒、赤子是渾然元氣初生之兒,是天真未鑿的幼兒,如果到了後來這些心靈就起了變化了。

悅讀 做人,最不可或缺的就是這份“孩子氣”

老子讚美嬰兒、赤子,說他們具有純真自然的天性,沒有厲害得失的計較打算,最符合於老子道德的理想。

明代的思想家李贄說,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爲不可,是以真心爲不可也。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

兒童,是人生的開始;孩子氣和童心,是心靈的本源。童心就是我們絕假純真的那顆心,擁有童心的人真誠的待人接物,不自欺欺人。

悅讀 做人,最不可或缺的就是這份“孩子氣”

人在學習中,通過耳聞目睹會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長大之後,又學到更多的理性知識,而這些後天得來的感性的聞見和理性的道理一經入主人的心靈之後,童心也就失落了。

童心一旦失落,說出話來,也是言不由衷;參與政事,也沒有真誠的出發點;寫成文章,也就無法明白暢達。最終會變成一個呆板、無趣的人。

悅讀 做人,最不可或缺的就是這份“孩子氣”

梁啓超:做人有孩子氣是很好的

1925年7月,梁啓超給孩子們寫信:

我說你“別耍孩子氣”,這是叫你對於正事——如做功課,以及料理自己本身各事等——自己要拿主意,不要依賴人。至於做人帶幾分孩子氣,原是好的。你看爹爹有時還“有童心”呢。

梁啓超說有兩種孩子氣,一種是任性、耍小孩子脾氣;另一種就是我們說的童心童趣。梁啓超始終保持一顆童心。他暱稱兒子梁思禮做“老白鼻”,風趣的父親將英語Baby(寶貝)一詞漢化,變成屬於梁思禮特有的甜蜜。也正是這個“老白鼻”,後來成爲我國航天質量可靠性工程學的開創者和學術帶頭人之一。

悅讀 做人,最不可或缺的就是這份“孩子氣”

梁啓超重視子女教育,但絕非板着面孔說教。相反,在孩子們面前,他是一個親切有味的父親,一個童心未泯的老頑童。對長女思順,梁啓超常親切地稱其爲“嫺兒”“寶貝思順”“順兒”等;對思懿,則乾脆取外號爲“司馬懿”;至於思寧,卻又以行名,呼爲六六。後來,思順、思成、思永、思忠、思莊同在國外,梁啓超寫信時,又寫作“一大羣大大小小孩子們”“大孩子、小孩子們”。

英國大詩人華茲華斯說,“歡樂和自由,是童年時代的純真信念。”在華茲華斯看來,童心是神聖的,它使孩子更加接近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他說出了一句驚世駭俗、振聾發聵的話:“孩子是成人的父親。”

悅讀 做人,最不可或缺的就是這份“孩子氣”

愛一個人,就守護TA的孩子氣

擁有孩子氣的人,比起那些渾身散發着銅臭的人更坦率、真誠;比那些整日追名逐利的名利客更灑脫、瀟灑;比那些處心積慮的人更快樂、幸福。

孩子氣,這是一種獨特的氣質,更是一種不自覺的人生境界。擁有孩子氣的人,不會把事情複雜化,他們的世界簡單、富足,身上總有強大的正能量。就算有傷口,也會很快癒合。

悅讀 做人,最不可或缺的就是這份“孩子氣”

在這個追名逐利的市場經濟時代,孩子氣成了奢侈品。我們的孩子,都被學校名利化了,甚至被教育成了自私自利的高學歷人才!更不用說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商界精英,愛出軌、愛吸毒的娛樂圈明星。

孩子氣,比干淨的空氣更稀缺。愛一個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守護TA的孩子氣。不管是愛人,還是孩子,甚或是父母,要用愛心呵護,用寬容滋養。

願你身畔有一人,願意呵護你的孩子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