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篇文章《“學渣”兒子,媽媽相信你是來報恩的》在朋友圈非常火,蛋蛋媽看了也是深有感觸。

大意是父母不該逼迫孩子成爲學霸,不應該鄙視平凡,相反應該欣然接納平凡。

我們家長也總是在討論學霸和學渣,小時候希望自己是學霸,長大了希望孩子是學霸,但是現實卻不一定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美好,甚至有媽媽爲了輔導孩子作業氣出腦溢血。

每當看到這樣的新聞或感覺到身邊寶媽們的焦慮,蛋蛋媽也會想,到底該對孩子的學習持什麼樣的態度呢?

01

沒有傘的孩子更要努力奔跑

教育孩子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容易引起共鳴的話題,在學校門口寶媽總能隨隨便便找到話題聊得熱火朝天。上幼兒園就聊怎麼喫怎麼穿怎麼哄睡覺,上了小學以後就聊成績怎麼樣家長怎麼管。往後十幾年,大概學習和成績就成爲了最重要的話題。

但是慢慢地,父母的觀念變了,好像不再強求孩子非要考第一名,因爲真要精打細算的話,一個學校也只有一個第一名。

每一天認認真真地上課不敢打一個盹,用別人做遊戲的時間來多做兩道題,週末聽着外面小朋友的玩鬧聲揹着英語單詞,可能多少天這樣的生活才能夠換來一次打敗數百上千人的第一名。

所以父母心疼孩子,說算了吧,他考不了第一名也沒關係,我只求他開開心心健健康康地長大。這話沒錯,只是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會這樣長大。

何家南是一個從大興安嶺腹地跑出,徑直跑進省師範大學的男孩子。年邁的父親盡了全力,也只能給他4100元的學雜費和433元的生活費。即便每頓飯只控制在兩塊錢,這也不夠一學期的生活。

所幸大山裏長大的他還有一雙“快腳”,能奔跑在校園裏做代理服務賺點生活費。就這樣一路跑下來,不僅出色地完成了學業,還爲將來創業賺來了第一桶金。

即便他沒有傘,可是他確實在努力奔跑,從未停歇。

孩子學習如何大概與家庭環境有着密切的關係,原生家庭會深刻地影響孩子學習的狀態和結果。換句話說,當家庭能夠爲孩子提供至少一條未來的路時,孩子的學習就成爲了一件自願的事。即使把重點投身在別的興趣愛好,也一樣能走出一片天地。

而考試對於大多數的我們來說,仍舊是最好的出路。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卻是平凡家庭最好的出路。有多少孩子是憑藉高考走進了重點大學,又走出校門捧着學歷找到了工作。

沒有傘的孩子更要努力奔跑。要讓孩子記得,這是超越身邊的人最容易的辦法。

02

單選題,埋頭苦幹的少年還是卑微的成年

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是多少人用親身實踐出來的真理。可悲的是,總是等到成年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把自己心底的後悔都變成期望的目光,加註在孩子身上。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快樂樂地長大,但這絕不包括少年時代的放縱。這樣做最終的結果只會是在二十年後複製了一個現在的你自己,然後他會對自己說“我後悔了”,並且對你說“爲什麼當初不逼我”。

劉憲華有着出衆的小提琴演奏實力,這也是被父母逼着學的結果。從最初開始接觸一直到十一二歲一直不想學拉小提琴,但是在參加了第一個比賽過後,開始喜歡了。

同樣,他現在非常地感謝父母。Angelababy在聽了這樣的回答之後,發出了同樣的惋惜“爲什麼當初沒人逼我”。

也許我們會覺得即便是這樣,她仍舊比我們很多人有着更好的生活。但是不得不承認,如果當初在父母的逼迫下更加用功讀書或者學習一門特長,她現在一定是更令自己滿意的那個她。

是的,沒有哪個孩子被放縱成一無是處的樣子還會感激父母,這也是爲什麼父母總是抱怨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你現在引導孩子要自己去學習,是爲了他好,即使他現在還沒有意識到,但是最終當他學有所成的那一天,一定會感激你的一番好意。

即便是讓孩子自己選擇,我也相信他寧可用少時的努力換來挺胸抬頭的人生,在更廣袤的天地展翅翱翔,也不願意成爲一個兒時嘻嘻哈哈長大後卑躬屈膝的模樣。

這是一道單選題,而且需要用長久的時間來驗證。所以,是選擇埋頭苦幹的少年還是卑微的成年,我想到這裏,已經有了答案。

孩子,不要抱怨父母總是把未完成的夢想寄託在你身上,那是因爲他們不想讓你再重蹈覆轍,走了那些原本不必要走的彎路。

03

讓你讀書,是希望你能夠擁有選擇的權利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所以總是會在想,連父母自己都沒有做到的事情,爲什麼總是要我去完成?他們自己都沒有學習很好,爲什麼非讓我好好學習?

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裏面對此做出了很好的解釋: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爲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爲,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家長催促孩子努力學習,就是爲了將來能夠看見孩子自主地選擇能夠去幹什麼,而不是被迫只能去幹什麼。

35歲的譚超,是來自延邊大學歷史學的一位博士研究生,而他的選擇是做一位快遞小哥。

老師不理解,覺得他這樣是浪費了學歷,可是他自己說快遞業是可以和世界史相通的。

學歷的提升是自身素質的一種提升,同時也意味着獲得了更多的知識,但是毋庸置疑,知識可以讓你窺見更長遠的未來。

他就已經達到了選擇很多的境地,然後選擇了自己喜歡的一行而已。如果我們連那麼多選擇的機會都沒有,又憑什麼去質疑他的決定呢?

當孩子真的能夠自己想清楚這些時,我想父母就會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夠做好決定,爲自己爭取機會。這個時候,纔敢放手讓孩子自己走出一條自己喜歡的路,而不是被規劃好的路,因爲放心。

父母也不必一直說服自己接受孩子做個平凡人,說服自己原來我的孩子也沒有三頭六臂。因爲孩子那顆本身不安於平凡的心就給了他勇氣,幫他做好了前行的選擇。

畢竟,甘於平凡不是藉口。既不能成爲孩子頹廢的理由,也不該成爲家長安慰自己的緣由。

孩子,願你年少時的努力,換來長大後的歡喜。

圖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