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後互聯網時代,多技術逐漸融合,經典不會消失,但會以其他的方式存在。隨着技術的爆炸式增長,用戶不僅對硬件產生了需求,更關注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效率的提升,從而產生更多新的用戶需求。 傳統的電子手錶由於造型時尚,並擁有時間顯示、日期顯示等實用功能,在市場中非常受年輕人的喜愛。電子手錶起源於瑞士,爲了實現更精準的走時,從20世紀50年代起,隨着人類機械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手錶一直在發展演變。 第一代電子手錶叫擺輪電子手錶,由瑞士應用生產擺輪遊絲的精湛技術而成功研製,而第二代的音叉電子手錶是電子技術和精密機械加工結合的首次嘗試。 1930年,世界上第一臺石英鐘問世,半導體集成電路的發展,使水晶應用於手錶工業成爲可能,指針式水晶電子錶被稱爲第三代電子手錶。 第四代液晶電子手錶,是真正意義上的全電子化手錶,無任何走動元件,內部結構運用集成電路,走時更爲精確。 第五代電波表,技術上不斷創新,內置高感度小型天線,接收標準電波進行自動校時,時間上更加精準。 致敬G-SHOCK 歷史在車輪滾動向前,隨着機械技術的飛速日益完善,追求計時精準已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手錶的功能意義開始由簡單計時向專業化細分的方向前進。卡西歐無疑是功能型手錶的典範。 日本卡西歐官方宣佈,截止到2017年8月底,G-SHOCK的全球出貨量累計超過1億塊。G-SHOCK是卡西歐公司標誌性的手錶,佔了卡西歐全球至少50%的銷量,被認爲是“有史以來最堅固的手錶”,名字來源是這塊手錶能夠經受住重力(Gravty-G)帶來的任何震動(Shock)。 很少有人知道,上個世紀90年代的日本,厚重的G-SHOCK並不受歡迎,當時最流行的是超薄手錶。日本工程師伊部菊雄,爲了研發“一塊永遠也摔不壞的表“,用了兩年時間,超過200次的重力試驗,1983年第一塊G-SHOCK的DW-5000C才被推出。這款手錶的主要特點是放撞擊、防水以及長達10年的電池使用壽命。 SHOCK的設計風格幾乎都包含了一個突出的外框,當手表以任何角度掉落時,外框能夠保護按鈕和錶盤不直接收到撞擊。手錶和錶帶連接處都呈現彎曲狀固定,當手表遇到正面衝擊時,可以緩解大部分的撞擊力,將手錶反彈回來。手錶內部重要的部件都獨立的被緩衝材料保護,進一步增加了抗衝擊性性能。 G-SHOCK DW-5900C先受到了美國西海岸滑板愛好者的歡迎,日本年輕人才開始跟風購買。1990年,G-SHOCK每年的出貨量約爲1萬塊,到了1995年就增加到約70萬塊。除了與街頭文化搭邊,G-SHOCK還希望儘可能和時下年輕人流行的元素結合在一起,他們開始大量出現在滑雪、衝浪、雷鬼以及夜店等消費場景裏。 1997年是G-SHOCK的銷售巔峯,日本出貨量240萬塊,全球600萬塊。但之後銷量就開始下滑,2001年的銷量僅爲1997年最高峯的三分之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1990年代後半期到2000年代初期,公司推出了多種合作款,品牌的營銷重點放在了“時尚”,而不是其核心的“耐衝擊”品質。 直到卡西歐認識到自己的誤區,重回注重耐用性的原點,提升科技,才挽回市場局面。 後互聯網時代誰在重塑經典? 後互聯網時代,多技術逐漸融合,經典不會消失,但會以其他的方式存在。隨着技術的爆炸式增長,用戶不僅對硬件產生了需求,更關注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效率的提升,從而產生更多新的用戶需求。但是憑藉單一的硬件,將很難在市場中獲得競爭,單一硬件未來沒有出路。第四個商業時代降臨,技術環境和商業環境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全球消費者更關注個人的健康與偏好圈子,基於智能終、交互內容後臺AI數據算法的人羣場景的細分數據挖掘,將開啓一個全新的個人數據服務時代。手腕將成爲焦點,智能穿戴市場必將掀起又一輪熱潮。 (產品非實物經緯示意) 跨越時空,重塑經典,智芯數據售推出D系列智能電子錶機芯,更多更豐富的傳感器組合,實現更多運動健康細分場景,這也是電子手錶歷史上第一次支持細分運動場景。 智芯D系列在卡西歐機芯懸浮結構、全方位防震結構、防震的錶帶結構的技術的基礎上,創新性實現37項技術革新與提升。內置豐富的傳感器組合,細分場景的應用,讓電子手錶首次具有數據採集的功能和價值。在數據精度方面,智芯D系列使用藍牙5.0,傳輸距離提升100%。運動及活動量記錄的數據精度媲美Nike+計步系統。睡眠檢測的識別精度在10分鐘左右,續航力更是進一步提升,智能模式下可以使用1年,關閉智能使用4年,秒殺市面所有智能手錶的續航力。 硬件方面,機芯支架方面,智芯D系列提升尺寸精準的和整體的耐衝擊性,屏幕方面,提升視角的廣度和對比度,功耗更低,包含震動馬達,也加強低功耗控制和管理。 19項基礎功能升級,增加了智能化的使用功能和提醒,更好的提升生活效率和運動效率。 產業化佈局,重新定義智能手錶 智芯數據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會進入硬件、個人數據和場景交互、後臺AI智能和區塊鏈管理的新商業時代。通過實現用戶端、硬件端、軟件交互端、後臺數據端更高級、無縫的交互和連接,從而構建一個基於智能腕帶產品的全新系統生態和全新的價值體系,便於更多行業的更多產品在更多場景接入數據,讓數據不再成爲孤島。 智芯D系列爲用戶帶來的核心價值在於,構建了一套智能終端、內容交互以及AI後臺數據算法的個人數據服務系統,以個人的行爲、偏好和健康數據爲核心,持續挖掘個人碎片化數據背後的價值,並通過多傳感器對個人數據的收集、整理、過濾、判斷、分析反饋、彙總、比照和交互,讓大數據更好的爲個人服務。 新的商業環境,必將在新的領域誕生全新的偉大的企業。顛覆傳統,重新定義智能手錶,這是智芯數據在踐行多年的方向。未來引領智能手錶行業,更重要的是要用產業化的思維和路徑構建未來。智芯數據負責人認爲,產業級着眼於品類的創新與構建,創造一個品類比創造千萬個SKU更具時代意義,而產品級思路創造的某個單品撲倒的頂多是沙灘上的前浪,這已是產品迭代的終極願景。 產業級發展佈局提供標準化、規範化的產品,並且因爲內在邏輯的連貫性,這些產品可形成系統,具備更完整的客戶價值表達;產品級思路每一次的開發都是針對各自客戶需求的割裂性表達,產品之間缺乏內在聯繫,難以形成體系。簡單說,產業級做的是引導,而產品級只能一味迎合。 着眼於產業級思路的智能手錶,理應引發整個產業鏈的裂變:從基礎機芯、到智能一體化模組,從APP的個性化設計到後臺服務器支持,形成的是具有產業級高度、標準化的設計規範,這種規範是不以某個具體的產品要求爲轉移的,且會在終端消費者的心裏形成對新一代智能手錶的全新定義。

關鍵字: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