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摻假,食品摻假,疫苗造假,現在居然連體檢也有假的!

  12月2日

  愛康集團董事長兼CEO張黎剛

  在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

  曝出體檢行業“假體檢”醜聞:

  用護士假冒醫生看超聲;

  甚至有的人抽了血,

  沒做檢查就扔掉,

  直接出結果……

  

  愛康是幹啥的?

  目前,在中國民營體檢行業中,愛康國賓與美年健康是全國最重量級的的兩大巨頭。愛康國賓的數據顯示,2015年歸屬於上市公司的淨利潤約合2.3億元人民幣。而美年健康年報顯示,2015年歸屬於上市公司的淨利潤約爲2.6億元。

  張黎剛直言

  “有些同行

  用護士假冒醫生檢查B超”

  

  也有一些同行

  “抽了血做都不做,

  把血倒掉,

  直接出結果”

  

  因爲

  “真正得癌症的比例只有千分之三”

  

  此話一出

  很快登上微博“沸”搜!

  

  網友更是炸鍋了!

  完整視頻戳這裏

  

  曝光的內幕太嚇人了!

  來看一組跟癌症有關的數據

  國家癌症中心發佈的中國最新癌症數據《2017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在中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達429萬,佔全球新發病例的20%,死亡281萬例。

  也就是說,全國每天約1萬人確診癌症。

  

   爲什麼癌症發現都是晚期? 因爲很多中國人都在假裝查癌! 其實壓根沒做對!

  以死亡率最高的肺癌爲例,現實中,我國很多地區檢查肺癌還在用X光片。

  要知道,X光片檢出早期肺癌概率只有0~15%,非常低。通常,X光片所發現的肺癌基本已經屬於中晚期了。這是因爲,43%的肺部面積和心臟、縱隔等組織重疊,早期肺癌很容易被當作慢性炎症治療。

  而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拍個正片就走人了。這就是爲什麼很多上班族每年都有單位體檢,卻依然無法發現癌症的原因

  癌症篩查一定要這樣做

  1 肺癌篩查:用CT

  X光片檢測肺癌,由於其分辨率低,因此檢出率也比較低。

  專家建議:用高清CT檢測肺癌,由於分辨率高,肺癌腫瘤在1釐米,甚至0.8釐米時即可被查出。

  另外,更推薦大家用低劑量螺旋CT查肺癌,加上幾個生物標記,檢出率可以到90%以上。

  2 宮頸癌篩查:用TCT

  很多人一說檢查宮頸癌,首先想到HPV檢查,其實HPV是對病因的檢查。真正有效檢查宮頸癌的是TCT。

  專家建議:TCT宮頸防癌篩查對宮頸癌細胞的檢出率能達到90%以上,同時還能發現癌前病變,微生物感染如黴菌、滴蟲、衣原體等。

  

  3 前列腺癌篩查:做PSA篩查

  專家指出,腹部彩超根本查不出早期前列腺癌,甚至連確診作用都沒有。篩查前列腺癌,最好的檢查就是PSA前列腺特異性抗原!

  專家建議:PSA價錢更加低廉,是早期篩查前列腺癌特異性的最方便、敏感的方法。

  4 乳腺癌篩查:用乳腺鉬靶

  有些人認爲CT是萬能的,但並非如此。

  專家建議:對於乳腺癌的早期篩查,首先建議通過乳腺鉬靶照片來判斷。相對於乳腺CT,核磁檢查效果明顯更好。

  5 胃癌篩查:做胃鏡檢查

  胃癌篩查主要是胃鏡檢查,其他方法檢出率都很低。

  專家建議:如果胃鏡檢查發現可疑病竈,就取活檢送病理學檢查,後續根據活檢病理結果採取相應的隨訪複查和處理方案。

  6 食管癌篩查:做內鏡檢查

  食管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內鏡檢查。

  專家建議:對食管癌高危人羣先做普通內鏡檢查,並行食管黏膜碘染色或電子染色內鏡等精查,如內鏡下沒有發現可疑病竈,則定期隨訪;如內鏡下發現可疑病竈,則進行活檢病理。

  7 肝癌篩查:做甲胎蛋白+B超

  很多人體檢時都會選擇做腹部B超,以爲這樣可以查出肝部問題,但其實很容易漏診。

  專家建議:高危人羣,年齡40歲以上,建議每半年篩查一次,國內多數專家建議聯合甲胎蛋白檢測和肝臟超聲檢查對肝癌高危人羣進行定期篩查,發現異常進一步考慮CT或磁共振檢查。

  8 結直腸癌篩查:做腸鏡檢查

  在體檢中,很多人最不願意做腸鏡。其實,結直腸癌篩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腸鏡檢查。

  專家建議:45到75歲:糞便免疫化學試驗(每年);或高靈敏度愈創木脂糞便隱血試驗(每年);或多靶點糞便DNA檢測((每3年));結腸鏡檢查(每10年);或CT結腸成像(每5年);或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每5年)。

  來源:現代快報、梨視頻、健康時報

  新晚報綜合整理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姜學峯 審覈:曹曉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