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麼說吧,從《怒晴湘西》到2020國劇目前評分第一的《龍嶺迷窟》,管虎團隊拍到的是《鬼吹燈》,其實何嘗不也是在展開一場摸金探險。如果說,《怒晴湘西》的問世,是讓國產冒險題材也可以無限趨近於電影質感,讓觀衆看到主創對創作的“較真”,那麼《龍嶺迷窟》則是在特效製作、氛圍烘托、探險敘事和影視色調逐漸成熟以後,主創已經開始琢磨——。

故事開場,黃土高原,重山,峻嶺。

一個由遠及近的航拍長鏡頭緩緩推進:夜色中,明黃色的點點火光匯聚。

推進了一看,土堆前蹲着一人,抽着煙,瑟瑟發抖——

害怕什麼?鏡頭跟拍,一羣人身處墓地,“一二三一二三”抬棺,開棺。

老人催促,必須看了旱魃,才能見雨。

猛人周曉鷗演的馬大膽,扛着鐵鍬出現,呼喊衆人,“一二,走”!棺開了,衆人往棺裏瞄,棺內有物體萌動,傳來奇怪聲音,詭異西北童謠響起,聽得人心裏發顫。突然,“毒液”旱魃躍起,四處飛竄,直衝人體,衆人慌亂逃散。

直到猛人馬大膽,一匕首插住怪物,接過鞭子猛抽,旱魃溶解。

然後瞬間雨聲大作。

老人言,這棺材叫子母兇,必須燒。

可點火瞬間,大雨落,火柴熄,那人索性深吸口氣,忍住慌亂,上前摸進棺材。

從棺材裏取出一樣物件,什麼物件?一雙繡花鞋。

場景、人物、故事、環境、懸念,形成一個好故事的鉤子。

這好戲,纔剛剛開始。

這場開場戲,是爲了引出一部等了一年的大戲,騰訊視頻首播六集,豆瓣8.4分,炸出開年國劇最高,對——

《龍嶺迷窟》。

一上來 ,V網全網收視第一,豆瓣第二天清早就出分,這氣勢,一時無倆,衝着第二季國劇爆款而來。憑什麼?憑一個望眼欲穿。

《龍嶺迷窟》,一直是《鬼吹燈》系列最受期待的作品之一,其中的“懸魂梯”“墓中墓” “人面蜘蛛”等元素,最難拍,也最被盼着拍出來。再加上,等了許久,胡八一、王胖子、Shirley楊“鐵三角”終於聚齊。

可這版胡八一,怎麼長了張和《怒晴湘西》的陳玉樓一模一樣的臉?這選角,不竄戲?

六集下來,全明白了,雖然和《怒晴湘西》是同一個導演,同一個團隊,但無論故事背景環境、懸疑鋪陳,敘事風格,《龍嶺迷窟》都有自己迥異的秉性和氣質。

而潘粵明一出,主創的野心也呼之欲出:這刻意的“竄戲”,分明是要串起一個國產電視劇“鬼吹燈”宇宙。

看觀衆這反應,他們居然還真成了。《鬼吹燈》這麼拍,是內味兒了

過去的國產冒險劇撲街,無非一個原因:故事爛,特效渣,不是內味兒。

《龍嶺迷窟》憑什麼一上來就開分鎮場?簡單說,是內味兒了。

當年上課在課桌下翻過天下霸唱的都知道,《龍嶺迷窟》設定在八十年代,講的是三人組因一隻繡花鞋,被騙到至位於陝北的古藍縣,在龍嶺迷窟中的唐代古冢裏展開冒險的故事。

劇情上,《龍嶺迷窟》基本屬於《怒晴湘西》續集的續集。

老實港,不好改,這卷主要分爲了三個場景:一是龍嶺的西周幽靈冢,二是黑水城,三是石碑店棺材鋪溶洞。絕對算系列中恐怖色彩重的一卷。

既要內味兒,有些又不得不改,蠟燭兩頭燒。

偏偏主創野心還大,不滿足於簡單講完一個故事,而是選擇在冒險類型的框架下,拍出國劇版的《奪寶奇兵》。行不行?

一開場,延續《怒晴湘西》的快節奏,第一集一上來,胡八一和王胖子這對老搭檔先帶着觀衆逛出攤兒的潘家園,這一逛,就逛出了開場的繡花鞋。

接下來,鬼眼詛咒、魚骨廟的祕密拋出,胡八一、王胖子、大金牙等人追蹤繡花鞋的祕密,Shirley 楊探尋龍骨天書,懸念一一帶出來,邏輯嚴謹,層層嵌套,劇情非常順滑,沒有拉拉雜雜的水戲,一路高潮迭起,可以說是十分硬核了。

一羣原著粉,從情節、對白、畫面等各處細節,都感受到了對原著的尊重。

但,所謂尊重原著,絕不是照搬。

《龍嶺迷窟》內味兒,在於拍出《鬼吹燈》的核心,兩個字:探險。

怎麼探,沒點過硬的特效技術,還真的過不了關。

比如胡八一久違出山,打算陝西山裏轉一轉,結果渡河遇鐵頭龍王,狂風巨浪,差點將三人組的船掀翻,特效該給的排面也,一點不少。

又比如棺材內的旱魃、照明用的磷光筒、墓中的食人魚等,全都一一還原。

但要對上小時候夜裏躲被窩看鬼吹燈,被嚇得眯着眼睛看內味兒,光憑特效肯定不夠。

你得還魂!

劇組實在,認真還原原著中的魚骨廟、迷魂陣般的墓中墓,以及賀蘭山黑水城、通天大佛寺、溶洞等,在陝北古藍縣的特殊環境下,炸了半座山,重新搭了一個小鎮,內景面積達到了2萬平米,就爲帶觀衆入戲。

劇中各種置景設計,則是實景+特效,將傳統民俗文化中的奇門遁甲、五行八卦之術,從小機關到大場景,交代得明明白白。

還採用了大量的實景拍攝,展現了黃河、黃土高坡等的真實地貌……

至於全劇的核心場景,魚骨廟,就是直接搭建在懸崖上,因爲地勢太過險要,每次只能上去十五個人。

爲的就是,給《龍嶺迷窟》的故事,創造一個最對味的視覺環境 。

如果說《怒晴湘西》的是湘西的神祕,那麼到了《龍嶺迷窟》這裏,則是黃土高原的另一片浩瀚兇險,比如原著中能將人整個吞沒的土殼子。

發現沒,《龍嶺迷窟》要的,是讓人物和環境、故事主題高度統一的那種電影質感。

這個質感,不止是江中的大魚,洞裏的嗜血蝙蝠,錯綜複雜的溶洞迷宮,更是衆人進入龍嶺迷窟裏面對的一個完全不同的、有着自己一套規則的神祕世界。

過去國產劇搞“奇幻恐怖”,我們常見的是大鳴大放的嚇人。

這個看似“無用”的細節,讓Sir看到國產劇少有的較真。

較真無用?

有了較真,纔有 “收放自如”。

但別以爲,只有恐怖,《龍嶺迷窟》非常類型片的地方,就是她借用了《奪寶奇兵》這類探險奪寶類經典電影吸引觀衆注意力的法寶:上一秒,恐怖奇情,下一秒,來段胡八一一行人古藍縣智鬥馬大膽,4分鐘的長鏡頭,一氣呵成。

從巴士車外穿到車內,然後在來到車頂,鏡頭在狹窄的巷道里推拉搖移,驚險中,又透着喜感,配上樂呵的BGM和演員充滿喜感的誇張肢體動作,嗯,果然是管虎團隊拍出的作品。

就這樣,觀衆一路跟着主角們歷險,遭遇各種神祕驚險,又不時跟着笑出豬叫,在這種緊張、神祕和喜感不斷交織的節奏變換中,完全沉浸在故事裏。

《龍嶺迷窟》好看在哪?不如你琢磨琢磨,《鬼吹燈》比起普通的探險小說,厲害在哪裏?

一句話,沉浸式探險。

故事、場面、氛圍、節奏,都到了,內味兒也就有了五成,還差什麼?

看錶演。陳玉樓變胡八一,李大嘴真是胖子,鷓鴣哨還是鷓鴣哨,選角絕了

國內的冒險題材,一個最大問題就是觀衆怎麼看,都覺得哪兒都不合理——我們的主角們,總是想去哪兒就去哪兒,想怎麼脫險怎麼脫險,一句話,是劇情工具,不是有血有肉的人。

《怒晴湘西》之所以能獲得這麼多書迷的認可,符合原著是一部分原因,核心根本,是陳玉樓和鷓鴣哨這兩個人物,徹底立住了。

這次是新版“鐵三角”——潘粵明、張雨綺、姜超的首次合體。

事實證明,真是延續了《怒晴湘西》的神仙選角。

簡單說:還是內味兒。

我知道你們在擔心什麼,打從公佈陣容開始,我的心裏就直打鼓:一連兩人物,即使他是潘粵明,真能行?

結果看完第一集,四個字:不服不行。

潘粵明演的陳玉樓多深入人心,統領萬人的土匪頭子,痞中卻帶絲儒雅。

可他的胡八一一出場,你就明白了,臉還是那張臉,人不是一個人了。

《龍嶺迷窟》裏的胡八一,經歷了《精絕古城》一番遭遇,如今怎麼着,大隱隱於市,完全褪去陳玉樓那份乾淨。頭髮留長,鬍子蓄起,略顯邋遢,平日裏擺攤做生意,扇子往臉上一拍,啥事兒都不管。

真不管?眼睛偷瞄兩下,瞅準有人打黃土高坡來,要“出貨”。

這一瞅,纔有了古藍縣之旅。

這份糙和頹背後,是掩飾不住的是睿智機敏。

頹過了,一上路,胡八一還是胡八一,把他放到黃河岸邊那段激情開嗓。

“綁帳~綁帳外~”的天籟之音多洗腦, 潘粵明本人的氣質和這個角色相輔相成,有一種自然的軟萌感。

陳玉樓身上,永遠有一種雅痞範。而胡八一永遠是面色如常波瀾不驚,又時常痞勁上頭,卻又默默接濟包子鋪的母女倆的北京小爺。

真到關鍵時刻,進入九死一生的危險之地,這種人物,最能扛事兒。

《怒晴湘西》潘粵明演活了陳玉樓,是主創給自己設了一個難題,陳玉樓立住了,胡八一怎麼拍?

答案是解鈴還須繫鈴人,千人千面劇拋臉,北京味兒,滄桑勁兒有了,可骨子裏還是那個胡八一,潘粵明,演的是內味兒。

再來一位,王胖子出場,先給到一個背影。對面有人來詢價,直接開個大價錢,把自家的古玩誇上天,吹得雲裏霧裏頭頭是道。

鏡頭一轉,給正臉:王胖子,終於胖了。

姜超那張嘴,李大嘴的嘴,開口就是“在淳樸的勞動人民當中呢,像您這麼能白活的,我是頭一個見”“實在不行,老胡你就奉獻一下自己,興許咱能撈一長期飯票呢”。

活脫脫的一“笑點製造機”,匪氣江湖氣混不吝都有了。

再有,就是演出他深愛的胡八一。劇中兩人要啓程去陝西古藍縣,胡八一癱在牀上,他在一旁收拾行李,連內褲帶幾條都安排得緊緊有條。

這都不是內味兒,怎麼纔算是內味兒。

張雨綺扮演的雪莉楊呢,那種女明星少有的颯氣和狠勁,直接貼合又美又A的人設。

但若只是三人組味道都對,還是差點意思。

《龍嶺迷窟》強就強在,一羣配角,有一個算一個,都對味兒。

上一部的時候,深情的高偉光本來算讓人不放心的一環,但在看過片後,那凌利眼神,帥氣動作,分分鐘演出一個“獨行俠”。

這一次,幾個鏡頭下來,依然是那行走在風中的刀子, 當陳玉樓變成胡八一,鷓鴣哨還是鷓鴣哨,這樂趣,自己品,細品。

還不止,周曉鷗飾演的古藍村民馬大膽,黝黑的皮膚和濃郁的口音,那透露出來的那種蠻橫氣,大口吃肉大碗飲酒纔會擁有的匪幫勁兒,讓人覺得這是被唱搖滾耽誤的優秀演員。

王奎榮飾演的陳瞎子,其貌不揚,深藏不露,活脫脫一掃地僧。

都是實力派,那演技火花,多耀眼,胡八一與陳瞎子算卦對峙,單看眼神就知道,這人是個狠角。

胡八一王胖子大金牙,搞笑三人組,操着蹩腳陝西話跟大爺求水喝,結果被懟“說人話”的喫癟樣,我能笑到這劇完結。

龍嶺迷窟中,幾個人之間看似緊張對話——

實則在生死關頭講相聲。

他們合併在一起,才創造出一個大家心目中的那個鬼吹燈世界。國產“鬼吹燈”電視劇宇宙,成了

這麼說吧,從《怒晴湘西》到2020國劇目前評分第一的《龍嶺迷窟》,管虎團隊拍到的是《鬼吹燈》,其實何嘗不也是在展開一場摸金探險。

主創團隊在拍攝《怒晴湘西》時提到過:好萊塢是冒險類型作品的高玩,而國產劇纔剛剛起步。

放在剛起步的國產探險劇大環境下,拍《鬼吹燈》顯然是“費力不討好”,因爲原著太強。

《鬼吹燈》小說從2006年開始在網絡連載,系列故事相對獨立,重情節,小說文字畫面感強,重在提供視覺化的情景,用神祕感刺激讀者的幻想,拍好了,是打造可以比肩好萊塢的優質作品。拍不好,摸不着金,還會被罵到沒臉。

可爲什麼這趟國劇摸金之旅,到現在能越戰越長臉?

我就說一場戲,卸嶺魁首陳玉樓(潘粵明飾),變成了年邁的“陳瞎子”(王奎榮飾),和年輕的胡八一打了照面,還不忘打趣:

“怎麼這位這長相,與老夫年輕的時候頗有幾分相似”。

只是彩蛋?

沒那麼簡單,一方面,《龍嶺迷窟》的冒險,除了在明面,還在回憶線中。因爲諸多不能解決的問題,比如魚骨廟的來源、繡花鞋的祕密、Shirley 楊的身世等祕密,主角團們只能求助上一代的「探險過來人」。

於是,鷓鴣哨、陳瞎子等人的回憶,也在這一季的故事裏承擔了很重要的作用,並且讓卸嶺、搬山、摸金、發丘在系列中出現了連接。

另一方面,則是讓故事相互穿插,構成了一個江湖。

這些長輩的回憶,既爲劇集提供了更有層次的、不同時間線的探險故事,把傳奇往更深的過去挖掘,又何嘗不是照出胡八一和王胖子等人的未來。

曠世英雄,也難免英雄老去,但正因爲如此,才顯出一代代的傳奇。

看《龍嶺迷窟》,可以明顯感受到,華語網劇在類型化創作方面,已日臻進步,但更令我感佩,是一股打造「鬼吹燈」系列劇集的野望雄心:具有連續性的故事、相對固定的演員面孔和創作班底,最終爲觀衆創造一個連綿不絕的鬼吹燈宇宙。

如果說,《怒晴湘西》的問世,是讓國產冒險題材也可以無限趨近於電影質感,讓觀衆看到主創對創作的“較真”,那麼《龍嶺迷窟》則是在特效製作、氛圍烘托、探險敘事和影視色調逐漸成熟以後,主創已經開始琢磨——

怎麼創造國產探險劇,自己內味兒。

現在看,《龍嶺迷窟》是一部真正從原著血肉長出來的作品。也是真正尊重書迷,更尊重觀衆的類型產品。

不是說它有多完美的,但正如天下霸唱在《龍嶺迷窟》中所寫的,“一腳踏進生死路,兩手推開是非門”,觀衆口碑的是或非,只有敢摸金才知道,敢摸金,纔有冒險,有冒險,纔有更多工業化的國劇工業化故事。

什麼是工業化?不必說太多,說一個場景,王胖子和胡八一在家裏商量去陝西的事情,鏡頭景深有一個西瓜泡在水盆裏邊。

有用嗎?沒什麼用,可多少國劇,願意花錢花功夫,做這種“無用之事”。

再說一件小事,費振翔說過, “我本來想跟潘粵明聊故事,結果他把我給聊懵了”,爲什麼?潘粵明家有成套的《鬼吹燈》書,每一部故事他更是倒背如流。

簡單嗎?不簡單!

工業化,其實就是整個主創團隊的執着用心。

據說作爲到導演的費振翔還會繼續拍攝《雲南蟲谷》、《崑崙神宮》、《南海歸墟》這三部,接下來很可能延續潘粵明扮演的胡八一、姜超扮演的王胖子、張雨綺扮演的雪莉楊的鐵三角組合。

鐵三角剛聚首,我們已經隱隱地看到了一些之後的王炸伏筆,比如第六集裏我們看見的「人臉」,很可能就是之後最難搞的「人臉蜘蛛」。劇集埋下一系列懸念:三人組何時會合,如何破除詛咒?書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懸魂梯”,劇中將如何表現?《龍嶺迷窟》冒險纔剛剛展開,好戲在後頭。

而國產探險劇的冒險,也一樣。

我賭這個國產“鬼吹燈”電視劇宇宙,能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