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胃腸外科陳軍教授團隊根據患者相關症狀及輔助檢查報告,初步診斷爲直腸破裂+瀰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這樣的精神近日在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再次得到踐行,醫院經過多科協作,成功救治了一名91歲高齡患有直腸腫瘤並腸破裂+瀰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用實例和實力完美詮釋了醫者仁心。

大小新聞客戶端4月2日訊(YMG全媒體·大小新聞記者 安益 通訊員 黃瑾 李雷 攝影報道)“一個高明的外科醫生要有一雙鷹的眼睛、一顆獅子的心和一雙女性的手。”這是爲大衆所知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說,醫生要目光敏銳,見微知著;要當機立斷,敢下決心;還要像慈母一般,體貼患者。這樣的精神近日在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再次得到踐行,醫院經過多科協作,成功救治了一名91歲高齡患有直腸腫瘤並腸破裂+瀰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用實例和實力完美詮釋了醫者仁心。

九旬老人腸破裂專家妙手巧迴天——該病例創濱醫煙臺附院此類手術最高齡紀錄

九旬老人腸破裂專家妙手巧迴天——該病例創濱醫煙臺附院此類手術最高齡紀錄

3月16日晚七點多,91歲高齡的郭老伯因“突發腹痛五小時”被家屬送到濱醫煙臺附院胃腸外科救治。急診CT顯示空腔臟器穿孔徵象伴腹腔積液,而查體時患者整個腹部硬如木板,腹部壓痛反跳痛明顯。胃腸外科陳軍教授團隊根據患者相關症狀及輔助檢查報告,初步診斷爲直腸破裂+瀰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而導致老人直腸破裂的罪魁禍首竟是直腸上長的一圈腫瘤,也就是直腸癌。通俗的說,就是腸道里交通堵塞,淤積的東西越來越多,把腸道漲得越來越大,腸壁越來越薄,最後就導致了腸破裂。

直腸破裂的死亡率非常高,達到80%以上,其中,絕大多數人都是因爲感染性休克而死亡。面對91歲高齡的老人,專家團隊有如下考慮:如果進行手術,由於其身體各個器官退化嚴重,還伴有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危險性會極大,搶救成功的可能性會降低許多;可如果不及時手術,老人很可能休克加重甚至死亡等嚴重後果。如何做出選擇讓醫生們非常爲難,經向患者家屬詳細交代病情,手術治療方案,術中、術後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併發症,以及相應的處理措施等,取得了患者家屬的支持同意、全力配合治療。於是,陳軍主任帶領其團隊向“手術禁區”發起了衝擊。在做好各項手術應急預案之後,將患者送至手術室行急診腹腔鏡探查術。

九旬老人腸破裂專家妙手巧迴天——該病例創濱醫煙臺附院此類手術最高齡紀錄

腹腔鏡探查見患者腹腔裏有大量糞性渾濁液體,糞便、血塊混雜其內,直腸、乙狀結腸繫膜腫脹呈紫黑色。直腸距腹膜返折上方約4cm可見一大小約5x4x5cm腫物,質硬,侵透漿膜層,腫物上方直腸前壁有一長約5cm的裂口,直腸後壁有一長約4cm的裂口,可見糞性液體從破裂口流向腹腔,導致了瀰漫性腹膜炎。術中陳軍主任結合患者的病情,患者直腸幾近橫斷,如果單純行穿孔縫合、乙狀結腸雙腔造瘻術,患者存活希望渺茫;時間就是生命,爲儘快結束手術故決定中轉開腹行直腸癌根治術( Hartmann術):即將腸道里影響“交通”的腫瘤摘掉,再將遠端封閉,近端連接到體表造口,做成人工肛門承擔排泄功能。打開腹腔,立刻聞到明顯的糞臭味,迅速縫攏裂口,清除糞塊,吸淨糞汁,並用約10000ml溫生理鹽水沖洗腹腔,以最大限度的減少毒素吸收, 手術開始前,患者即出現了感染性休克,在麻醉科及手術室護士的協助下,手術與抗休克搶救同步進行,手術過程緊張有序,手術耗時約2小時,順利結束。

由於患者感染症狀嚴重,術後被送進重症醫學科繼續抗感染、抗休克治療,在重症監護室密切監護6天后,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徵才慢慢回覆到正常狀態,脫離了生命危險。隨後,患者被轉入胃腸外科繼續接受住院治療。患者術後病理示:直腸潰瘍型中分化腺癌,陳軍教授團隊在搶救生命的同時使腫瘤也得到根治性切除。

在醫護團隊的精心照料下,郭老伯身體逐漸恢復,4月1日上午,老人終於康復出院。此次濱醫煙臺附院胃腸外科聯合麻醉科、ICU用精湛的醫術、默契的協作、貼心的服務,及時爲91歲高齡老人進行手術治療,術後密切監護、精心護理,讓老人奇蹟般康復,贏得了老人及其家屬的高度讚揚,而這也創下醫院此類病例成功手術的最高齡紀錄。

陳軍教授說,“看到老人和家屬有說有笑地走出病房,是我們最欣慰的時候,規範化治療、人性化關懷是我們科室的宗旨,也是我們每一位醫生秉承的原則”。

責任編輯:高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