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劉玉崗介紹說,射頻是一種能量,當這種能量接觸心肌組織後會發熱,短時間造成局部接觸部位心肌受熱壞死,其實質是對梗阻部位進行精確“燙傷”,當“燙傷”心肌修復成瘢痕組織後,患者心臟梗阻程度就下降了,通過這種方式降低患者猝死的風險。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規範用藥,同時評估是否有行鍼對肥厚心肌的射頻消融手術指徵。

大小新聞客戶端4月24日訊(YMG全媒體·大小新聞記者 安益 通訊員 成修 馬瑾 凌峯 攝影報道)今年74歲的劉老太不幸患上肺病,在毓璜頂醫院就診後決定進行外科手術治療。但在手術前還有一件麻煩事需要解決——劉老太患有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平時經常胸悶頭暈,這個“毛病”不解決,手術中她很可能有猝死的風險。

七旬老太胸悶頭暈,射頻消融“心”方法治療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心”方法爲劉老太打開了一扇大門——毓璜頂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劉玉崗利用最新的射頻消融術,成功予以治療。與傳統治療方法相比,最新的射頻消融術是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安全性高等特點。並且在手術第二天,劉老太就能下牀溜達了。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會出現暈厥甚至猝死

“這手術效果真的太好了,我現在明顯感覺活動後不胸悶了,頭也不再暈乎乎的了,這新的微創射頻消融術真管用!” 昨日上午,記者在心內科病房看到,劉老太在屋裏溜達,還和同屋病友交流心得,這才手術第二天,不再胸悶的她連說話底氣都足了。

劉老太患有的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相信很多市民都不瞭解。劉玉崗介紹,這是一種有遺傳傾向的心肌病,心臟外觀大小一般正常,但心肌變厚了以後,逐漸把心室腔填滿了,“空心”的心臟慢慢變成了“實心”的心臟,最重要的是,心肌肥厚以後把心臟射血的出口堵塞了,導致心臟無法有效射血供給全身使用,在身體劇烈運動或者情緒激動的時候,心臟無論如何努力射血,都不能克服心臟出口的堵塞,就出現全身性缺血,這就是猝死的根本原因。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常引發呼吸困難、乏力等症狀,有的患者有典型心絞痛的症狀,有大約三分之一的患者會出現勞力性胸痛,即活動後出現胸痛、胸悶不適,隨着年齡增長,患者的症狀會更加明顯,長期不干預,患者還會出現頭暈、暈厥,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劉玉崗說。

“心方法”射頻消融術來治療

劉玉崗介紹,以往治療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傳統治療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藥物治療;另一種是外科手術切除肥厚的心肌。

七旬老太胸悶頭暈,射頻消融“心”方法治療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第一種藥物治療有侷限性,不能完全緩解症狀,所以治療效果並不理想;另一種是治療的金標準,但由於需要開胸和切除心肌組織,會給患者造成較大的創傷。而且,手術後會造成新的疤痕心肌,容易引起心律失常等後遺症,這些外科手術短板讓很多患者望而生畏。

如今,最新的治療方法是射頻消融術,它安全且高效,手術創傷小,屬於微創型手術。劉玉崗介紹說,射頻是一種能量,當這種能量接觸心肌組織後會發熱,短時間造成局部接觸部位心肌受熱壞死,其實質是對梗阻部位進行精確“燙傷”,當“燙傷”心肌修復成瘢痕組織後,患者心臟梗阻程度就下降了,通過這種方式降低患者猝死的風險。“我們通過心腔內超聲指引,精確找到梗阻部位,進行射頻消融。心臟內外壓力差可以反映心臟梗阻程度,在術中,可以直接觀察梗阻部位消融前後的壓力階差變化,像劉老太的手術,我們就看到她的壓差明顯下降。”劉玉崗介紹。

記者瞭解到,劉老太在手術中沒有感到明顯的不適,整個手術進行了兩個小時,十分順利。目前,毓璜頂醫院心內科通過射頻消融術成功治療多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該治療方法在省內尚處於領先水平。

胸悶、頭暈要警惕,成人發病率更高

劉玉崗表示,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種與遺傳因素相關的進展性心臟病,50%的患者存在家族史。隨着年紀增長,左右心室共同內側壁的室間隔會進一步增厚,與心臟瓣膜產生虹吸現象,進而發生左室流出道梗阻,造成左室射血障礙,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肥厚型心肌病全球發病率並不低,每500人中就有1人患此病,而且其中約有2/3是梗阻性的,心臟彩超是有效的篩查手段。該病多發於20-40歲之間,是青少年和運動員猝死的主要原因,成人發病率比兒童高,男性較女性發病率高。

劉玉崗建議,有胸悶、憋悶或暈厥等症狀的患者,如果家族中有猝死先例,都建議去心血管內科進行排查。如已經確診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患者,應避免屏氣、久立、過度運動、情緒激動等,這些是可加重流出道梗阻的誘因。另外,還需避免各種誘發心力衰竭的因素:如受涼、感冒、勞累、情緒激動、各種感染等。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規範用藥,同時評估是否有行鍼對肥厚心肌的射頻消融手術指徵。

責任編輯:高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