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瑞幸咖啡22億造假,或將引發中概股信用危機

記者 | 陳菲遐

瑞幸咖啡(LK.O)承認財務造假之後,三次熔斷股價下跌78.55%、市值蒸發380億美元也顯得不那麼令人驚奇。從上市到承認財務造假,瑞幸還未在資本市場上度過完整的一個年度,甚至尚未發佈一份年報。

4月2日晚間,瑞幸公司公告稱,公司正在評估不當行爲對其財務報表的整體財務影響。因此,投資者不應再依賴公司以前的財務報表和截至9月30日的9個月的收益發布,2019年以及從2019年4月1日起至2019年9月30日止的兩個季度,包括先前對2019年第四季度產品淨收入的指導,以及與這些合併財務報表有關的其他信息。

瑞幸咖啡方面表示,調查正在進行中,公司將繼續評估其先前發佈的財務狀況和做出其他可能的調整。公司已成立特別委員會調查此事。

在瑞幸咖啡的公告中,上述行爲被認定爲首席運營官劉劍的個人行爲,並採取某些臨時補救措施,包括中止劉劍和涉嫌不當行爲的此類僱員,以及中止與已確定的虛假交易涉及方的合同和交易。董事會接受了特別委員會的建議,並針對目前確定的參與僞造交易的個人和當事方實施了這些建議。公司將對負責不當行爲的個人採取一切適當的行動,包括法律行動。

“今年真是大開眼界,瑞幸的這則公告,直接告訴世人,之前的財務數據統統不作數了。”一位投行人士告訴界面新聞。

瑞幸的這則公告,讓人聯想起今年2月渾水發佈的沽空報告。

今年1月底,渾水公司曾發佈沽空報告,報告顯示瑞幸咖啡在經營數據上存在作假和欺詐行爲。這份研究報告發布當日,瑞幸咖啡股價盤中跌超26%。隨後瑞幸在2月3日,否認了所有指控,並回應稱報告毫無依據,論證方式存在缺陷,屬於惡意指控。

但是僅僅兩個月後,瑞幸的回應被自己“打臉”。

隱患早已由渾水埋下

渾水的報告中特別指出了瑞幸咖啡的五大問題。

一、瑞幸咖啡單店每天的商品銷售數量在2019年第三季度虛增69%,第四季度虛增88%。

二、每件商品已從2019年第二季度的1.38美元下降至2019年第四季度的1.14美元。

三、瑞幸咖啡虛增了每件商品的淨售價至少1.23元人民幣或12.3%,商品的實際售價爲標價的46%,而不是管理層聲稱的55%。

四、瑞幸將2019年第三季度的廣告支出誇大了150%以上。

五、瑞幸的非咖啡類產品也即其他收入佔比只有6%,而不是三季報公開的23%。誇大了門店商品的銷售量,將2019年Q3和Q4季度的每日商品銷量至少誇大了89%和88%。同時,又通過誇大廣告支出,虛報除咖啡外其他商品的佔比來掩蓋單店虧損的事實。

報告撰寫者主要採取蹲點的方式,派調查員隨機選取151家線下店,記錄了來店人數進行對比,自提的按人頭算,外賣配送按包裝袋數量算。一天下來,取餐碼顯示的訂單量,明顯大於真實的訂單量,因此瑞幸的取餐號存在跳號現象。由此,做空報告得出瑞幸咖啡訂單平均膨脹率爲72%。瑞幸2019年第四季度單店單日的真實銷量是263單,而不是瑞幸管理層聲稱的444單。

對此,瑞幸的回應則略顯無力。

瑞幸表示,客戶在瑞幸咖啡的每筆訂單都是通過線上下單,並會被自動記錄在公司系統中,訂單付款程序通過第三方支付服務提供商完成。因此,公司的所有關鍵運營數據均被實時追蹤,包括店均日銷售商品數、單均商品數和有效銷售價格,且可被驗證。公司在數據管理方面擁有強大的內控系統,以確保自身系統及第三方合作伙伴系統中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上市後的頻頻融資

瑞幸咖啡備受資本市場追捧的原因,就是門店層面的盈利。而做空報告指責恰好打中要害。

數據顯示,2019年三季度,門店運營利潤1.86億人民幣,而2018年同期虧損1.26億人民幣。門店盈利才能讓瑞幸不斷擴張的咖啡故事繼續講下去。

界面新聞此前討論過,瑞幸的成本結算十分討巧。瑞幸對門店層面利潤的計算方法是從產品淨收入中扣除材料成本、門店租金和其他運營成本以及折舊費用,這其中並沒有扣除集團營銷成本。這也是爲何可以實現門店運營能力的原因之一。

當然,這些財務指標都是企業“發明”出來的,目的就是營造出一個正在往盈利方向前進的景象。這種情況在互聯網企業中屢見不鮮。

上市之後,瑞幸融資的情況沒有停止。截至2019Q3,瑞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爲7.76億美元,合計55.4億人民幣,2018年末是17.6億人民幣,大幅增長的原因主要是資本市場的融資共有6.67億美元。2020年1月,瑞幸再次融了11億美元。無論是否財務造假,瑞幸已經從美股資本市場上融資了接近28億美元。

誰該爲造假負責?

瑞幸這起自上而下的財務造假,從審計機構到保薦機構,或無一可以倖免。

一位接近市場的投行人士告訴界面新聞,瑞幸的這起財務造假,或許將引發中概股在美國的信用危機。

波及面是否會如此大目前還無定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爲瑞幸做上市保薦等中介機構無一可以逃脫責任。

根據WIND數據顯示,瑞信、摩根士丹利、中金國際、海通國際,爲其聯合承銷商,安永爲其審計機構。對此,界面新聞聯繫了安永中國方面,其表示不予置評。

瑞幸上市前,規模過1億美元的機構融資共有四次:2018年6月1.9億美元的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爲陸正耀旗下公司;2018年7月,2億美元的A輪融資,投資方爲大鉦資本、愉悅資本、GIC(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君聯資本;2018年11月,大鉦資本、愉悅資本、GIC、中金公司宣佈2億美元的B輪融資。2019年4月,美國最大的上市投資管理集團貝萊德(BlackRock)宣佈1.5億美元的B+輪融資。

界面新聞採訪了一位曾從事審計事務的投行人士,其表示,這些審計機構不排除之後會被處罰的情況。“當年安然事件中,國際上六大會計師事務所之首安達信 也是因爲這個而解體的。這次會遭遇什麼情況誰都不知道。”

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滕雲表示,瑞幸咖啡承認對19年2季度至4季度的財務數據進行造假,將可能會引發投資者對其進行的鉅額索賠。

“在美國,基於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之信賴而買入股票的投資者將有權根據《1934年證券交易法》中‘一般性反欺詐’條款對股票發行人提出民事訴訟,且該法對責任方也有相應的刑事制裁措施。而因美國能源巨頭安然公司財務造假並最終倒閉所誕生的《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也能爲證券投資者提供糾集渠道救濟提供渠道。例如,美國證券業的監管者可以對責任方進行的罰款、沒收和刑事罰金納入公平基金中,用於賠償投資者。”

滕雲也提到了中國2020年3月生效的新《證券法》中的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證券發行和交易活動,擾亂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市場秩序,損害境內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處理並追究法律責任。”這就是說,假使境內投資者因境外證券發行和交易活動中的違法行爲遭受損失的,如果舉證得當,也有機會向相關責任主體進行追償。對比新舊《證券法》可知,新《證券法》對證券欺詐的處罰越發嚴厲,提高了罰款金額。對於按照違法所得計算罰款的,處罰標準從原來的違法所得一至五倍提升到了違法所得的一至十倍,對於定額罰款的,則從原本的三十萬元至六十萬元,提升至了最高二千萬元的罰款。

瑞幸即將面對的,或許是場血雨腥風。但是瑞幸的攢局者,或早已退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