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某,杨法官为我们俩的案件做了那么多工作,20余次的调解,你也从中获得了不少实惠,我也抽回了借款本金,可以说是绝对的双赢,因此我们都应感谢人家。出借人郑女士在索债过程中,借款人刘先生一直答应还款,多次为郑女士更换借条,并将利息计入到借款中,然后继续由马某在担保人处签字确认。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杨法官,我和原告一起来给你送锦旗,感谢你在疫情期间为我们调解20余次,我们看在眼里,特别感动!你消除了我们的隔阂,化解了我们的矛盾,为此决定一同来给你送锦旗,感谢你,感谢高新区法院!”2020年4月2日下午14时左右,被告马某给大庆高新区法院民一庭法官杨杰打电话,这样说道。

是什么原因,能让被告如此感动,又是什么缘故,能让原、被告双方一同到法院为法官送锦旗?这还需从2015年的一起借款担保案件说起……

高额利息受引诱 放款索债未讨回

原告郑女士主要从事个体生意,手里有一些闲钱。为让钱生钱,她便想把钱抬出去。2015年7月,一位姓刘的先生,想向郑女士借款37.5万元,并提出高额利润回报,利息高达近10%。

见利息远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郑女士特别心动,便当即同意借款,但前提要求刘先生需找个有正式工作的人来担保。

刘先生找到了有正式工作的好友马某,请求为其做个担保。马某见刘先生当时生意很不错,且借款时间不长,仅为两个月,于是就欣然答应。

借款条件具备,于是郑女士当即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将37.5万元转到刘先生的个人账户上,三方签订了借条,约定借款金额为37.5万元,月利息为3.5万元,期间为两个月,郑女士、刘先生、马某三人分别在出借人、借款人、担保人处签字。

借款到期后,刘先生因生意亏损,无力还款。后经郑女士多次索要,仍未索到任何款项。

债务人突发病故 诉前诉中保财产

出借人郑女士在索债过程中,借款人刘先生一直答应还款,多次为郑女士更换借条,并将利息计入到借款中,然后继续由马某在担保人处签字确认。

去年年末,借款人刘先生因病突发去世,留下一身债务。这让出借人郑女士深感不安,担心借出去的钱,真的要不回来。于是在春节前一纸诉状将担保人马某诉至法院,要求被告马某给付借款本金及利息合计77.5万元。

在起诉前,郑女士进行了诉前保全,对马某房屋进行保全,保全价值为37.5万元。但因马某尚有其他债务,涉案房屋已被他人保全在先,故马某的房屋只能进行轮候查封。

随后,在诉讼中,郑女士知悉被告马某工资发放的开户行,于是又继续申请保全被告马某的工资卡。

根据微机自动分案,案件由民一庭法官杨杰主审,并根据原告的申请,依法快速冻结了被告的工资卡。

疫情诉讼不止步 数次调解化干戈

自工资被冻结后,马某多次找到杨法官,认为自己未用钱,只是出于义气而在担保人处签字,并提出应将死者继承人列为共同被告。

经法官释明后,马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由逃避转为面对现实,由拒不接听原告电话,到主动联系原告沟通。

此案庭审原定于2月中旬,但疫情爆发给审判工作带来一定影响。根据上级精神,线下开庭转为线上审判。为不影响当事人诉权,杨法官在战“疫”同时,还利用休息时间联系双方当事人,建议接受网上 “云”审判。但因马某拒绝,而不得不另定开庭时间。

此后,虽然庭审无法进行,但是杨法官坚疫情期间诉讼不止步,边下沉社区防控,边通过电话、微信与双方沟通,对双方展开调解,力争把矛盾化解在疫情期间。

在调解中,杨法官分别做双方思想工作,向原告讲解债务人死亡留下较多债务的事实,建议其以拿到现金为原则,靠扣划工资还款时间很漫长,要多考虑担保人实际还款能力。向被告讲解当前法律规定,告知调解对其有利而无一害,要配合法院调解。

经过反反复复20余次调解,从最初70万降至60万,再到50万,直至3月31日,双方谈到一口价40万元。

被告马某请求法官给予最后一次调解,并保证一天后钱款到位!见被告这样坚决的态度,杨法官再次做原告思想工作,最终原告同意了38万元的调解意见。

收到全部案件款 相约一同送锦旗

4月1日,被告马某想方设法筹钱,并通过银行转账方式如期给付原告郑女士38万元。

“马某,杨法官为我们俩的案件做了那么多工作,20余次的调解,你也从中获得了不少实惠,我也抽回了借款本金,可以说是绝对的双赢,因此我们都应感谢人家。”收到钱后,郑女士给马某发来这样的微信。

看到微信后,马某也深受感动,当即回复了原告郑女士:“确实如此,非常感谢法官不辞辛苦数次的调解,同时亦谢谢你的理解与宽容!我非常赞成你的观点,那明天我们一起去法院为杨法官送锦旗吧!”

就这样,原告带着一面印有“廉洁奉公执行公正,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锦旗及感谢信,被告带着一面印有:“当代包公、执法为民”的锦旗,一同相约来到法院送锦旗,故出现了开头特别感人的那一幕。

“用心办好每一起案件,这是我们法官的天职。当事人为法官送锦旗,这是对我们法官工作的认可!送锦旗,最常见是一方当事人,很少是双方携手送锦旗。杨法官在疫情期间为让审判不减速,主动通过电话微信化解纠纷,实现双赢效果,双方携手送锦旗,做得非常好,值得其他法官学习!”高新区法院副院长黄重阳这样评价道。

据悉,在疫情期间,高新区法院干警一边全力战“疫”,一边尽可能通过网上“云”审理推进案件办理进程,并通过微信电话等各种不见面方式展开案件送达和调解工作,并成功化解了大量的诉讼案件,达到了案结事了。尤其当前,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企业已逐步恢复正常工作生产,院分党组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和思路,在有力防控疫情的同时,采取“线上+线下”齐发力的模式,确保审判执行走上“高速路”,切实维护好当事人合法权利,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审判执行工作的影响。截至4月1日,目前审执结案千余件,质效位居于全市基层法院前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