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克·蓋裏整個職業生涯中設計了非常多可以列爲經典的建築作品,卻出奇少的接到住宅類項目的委託。

40年前,弗蘭克在聖莫妮卡實驗出了教科書般的經典住宅——“蓋裏之家”。如同蓋裏其它造型誇張的經典作品一樣,聖莫妮卡自宅看似混亂的表面下藏着合理的功能分區,且滿足了蓋裏夫人貝爾塔要一個大廚房的夢想。

▲蓋裏的第一所自宅

事實上也正是因爲他在自宅中大膽將膠合板、褶皺金屬、摺疊屋頂在現實中詮釋出不一樣的味道,才爲他未來幾十年事業不斷進化奠定了基礎。

▲蓋裏一些頗具代表性的建築,畢爾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館、西雅圖的EMP音樂廳、紐約IAC大樓等等

蓋裏今年90歲了,聖莫妮卡的蓋裏之家雖然好住,而且有很多美好的回憶,卻無法滿足建築師愛折騰自宅的本性。

原先的自宅由一座荷蘭殖民地式住宅改造而來,後院巨大的仙人掌、北面的香椿樹都是蓋裏喜歡的地方。新家的選址依然在聖莫妮卡,但位置更優渥,而且視野很好,可以望見聖莫妮卡大峽谷和一片海域,是頤養的好地方。

但與之前不同的是,原址上的老房沒什麼保留的價值,蓋裏完全可以放心的推倒重來,徹底的把自己的設計語言書寫在自宅裏,因此家中充滿了蓋裏式的印記,幾乎可以說是集各種他常用設計元素於一體的“弗蘭克·蓋裏博物館”。

這次主導設計的除了蓋裏本人,還有他事務所的中堅力量、得力的幫手,曾在08年主持設計蛇形畫廊的建築師——塞繆爾·蓋裏(Samuel Gehry),弗蘭克·蓋裏的二兒子。

▲弗蘭克和塞繆爾

塞繆爾從出生便在老宅,對父親與衆不同的設計風格“習以爲常”。在新家裏,塞繆爾用了時下蓋裏事務所常見的設計手法,比如多重角度的三角屋頂、大面積延伸的玻璃,室內用到了和路易威登基金會中類似的道格拉斯冷杉,做成具有相當斜度的框架結構。

新房子無論從室外還是室內看,都一如既往的與衆不同,但比起老房更大、更爲奢華,藝術品隨處可見,也更像一座度假別墅。

▲皮質長凳是弗蘭克設計的傢俱,後面是Ken Price的雕塑和Peter Voulkos設計的花瓶

▲起居室中對冷杉木的運用和路易威登基金會屋頂的手法類似,塞繆爾已經深諳父親的設計之道

設計新家時,考慮到蓋裏已經90歲高齡,塞繆爾安置了些輔助設備;爲了使房子更加可持續,他採用了被動式控制溫度,並且做了9個地熱井給房屋供熱。

父親作爲設計夥伴,母親作爲客戶,塞繆爾有自己的平衡之法——他將房屋分成兩個部分,其一是爲蓋裏設計了朝向街道一面的景觀露臺,蓋裏稱之爲“娛樂廣場”,他經常在這裏舉辦室外的派對。

▲後院裏,蓋裏自己設計的金屬雕塑

室內部分是兩層高的起居室,掛上了蓋裏得意的鯉魚燈。

在廚房區域,應貝爾塔的要求鋪上了彩色的瓷磚。

▲特別定製的格拉納達拼貼瓷磚

▲家中擺放着弗蘭克爲傢俱品牌Knoll設計的椅子

主臥位於二層,陽臺可以俯覽其它房間海景,同時還不會被慕名來參觀房屋的建築愛好者打擾——蓋裏一家已經對前往“膜拜”的現象不陌生了。

▲這種靠枕擺法會不會成爲新的室內潮流?

另一個部分位於房屋主體的後面,因爲蓋裏和貝爾塔都對古典音樂情有獨鍾,塞繆爾在花園和泳池背後藏了一間“音樂廳”。

從2003年迪士尼音樂廳開放以來,他們夫婦倆一直有預留的座位,現在在自己家後院就能欣賞樂隊的表演了。

▲定製的Steinway & Sons鋼琴

除了音樂廳,這裏還有一間健身房,兩間客房,既方便蓋裏的音樂家朋友留宿,也可以作爲護理人員的臥室。

塞繆爾說,弗蘭克的建築從來不會向挑戰性和舒適性任意一方妥協,因爲通常他都能做到二者皆而有之。

相關文章